警破诈骗集团拘245人 骗款高达5.4亿元 7旬女商人两年间被骗2.6亿

2024-06-21 16:10

警方拘捕245人涉「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及「洗黑钱」。林思明摄
警方拘捕245人涉「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及「洗黑钱」。林思明摄

针对一直上升的诈骗案,新界北总区刑事部联同辖下四个警区,于6月6日至18日展开「驭浪」行动打击诈骗及洗黑钱活动,共侦破179宗骗案,行动中以「洗黑钱」及「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等罪拘捕245人,大部分为收取骗款的傀儡户口持有人,损失金额高达5.4亿元。其中一宗最大损失金额的受害人为一名70岁的女商人,在两年间被假冒官员骗走2.6亿元。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林思明摄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林思明摄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林思明摄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林思明摄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
警方新界北总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署理总督察卢震纲(图右)及防止罪案办公室高级督察刘咏琳讲述案情。
警方新界北总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署理总督察卢震纲(图右)及防止罪案办公室高级督察刘咏琳讲述案情。
警方展示骗徒犯案手法。
警方展示骗徒犯案手法。

新界北总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署理总督察卢震纲讲述案情时表示,被捕人包括164男81女,年龄介乎14至74岁,涉及骗款高达5.4亿元。其中一宗损失金额最大的为2.6亿元。新界北总区防止罪案办公室高级督察刘咏琳亦指,被捕人士包括非华裔人士及年龄由14至21岁的学生,犯罪团夥利用年青人不成熟心态,以及非华裔人士对本地法律不熟悉,用数千元报酬买下他们的户口,暑假将至,她提醒年青人不要为搵快钱而出卖自己的银行户口。

卢震纲续指,最大损失金额受害人为一名70岁从事海外品牌代理生意的女商人,她在2022年2月接获骗徒电话,讹称自己是内地执法机构人员,声称受害人涉及洗黑钱活动,需接受调查,否则遭拘控。

受害人信以为真,骗徒首先指示受害人自己开设6个个人户口,然后指示她下载手机软件程式,并输入银行帐户密码,骗徒声称这可协助执法机关审查其资金来源,待审查结束后,如果显示受害人是清白的,所有资金会归还受害人。受害人在两年间一共将2.6亿元存入自己开设的6个户口内,直至今年一月份,骗徒表示审查完结,相约受害人在香港一间银行外,声称会归还受害人所有财产,惟骗徒最后没有出现,自此失去联络,受害人才惊觉自己受骗,报警求助。

警员调查发现,骗徒分380多次,每次不显眼地将数十万元转至44个不同的本地傀儡户口内,令受害人不易察觉,直至将2.6亿元全数转走。

卢震纲提醒市民提防假冒官员骗案外,不要以为将钱放入自己开设的户口就安全,若一旦泄漏户口资料及密码予骗徒,一样会被转走所有金钱。今次行动揭发有关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受害人损失的金钱不只毕生积蓄,甚至是退休生活费,有受害人损失的金钱是从朋友借来,或借财务公司,受害人除了蒙受金钱损失,还欠下一堆债务,影响日后生活。

要有效打击骗案,就要断绝不法之徒取得傀儡户口的渠道,警方呼吁市民切勿卖、租及借出自己户口,助长诈骗案滋生。

新界北总区防止罪案办公室高级督察刘咏琳补充,骗徒扮演内地执法机构人员外,警方亦留意到骗徒会假扮银行职员、保险员,平台客服如淘宝、TikTok、微信,声称受害人购买会籍或保险,要求受害人转帐到指定银行户口作出取消动作,以骗取金钱,提醒市民收到陌生来电,声称是银职员或保职员,向你询问银行户口资料,便要提高警觉,甚至收线,再与有关机构联络查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