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至│骗徒套走知名连锁店职员资料登广告 呃求职者上当付保证金 警破网骗拘114人

2024-06-21 12:43

警方反诈骗及科技罪案行动拘114人。林思明摄
警方反诈骗及科技罪案行动拘114人。林思明摄

本年直至5月,共有1118宗网上求职骗案,黄大仙区接获的骗案中亦有两成为网上求职骗案。暑假将至,警方预料求职骗案会有上升,于6月3至20日展开一连18日的「破标」行动,共侦破73宗骗案,其中16宗便是网上求职骗案,于全港拘捕114人,涉嫌「欺诈」、「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洗黑钱」等罪,涉及骗款高达7,354万元。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林思明摄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林思明摄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
警方展示行动中检获的证物。
行动中检获的证物。
行动中检获的证物。
警方展示骗徒手法。
警方展示骗徒手法。
警方黄大仙警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督察吴泽钜(图中)讲述行动详情。
警方黄大仙警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督察吴泽钜(图中)讲述行动详情。

黄大仙警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督察吴泽钜讲述案情时表示,是次行动拘捕82男32女,年龄介乎19至74岁,涉及骗款高达7,354万元。被捕人报称职业为司机、侍应、家庭主妇甚至有学生。而受害人则有163人,包括63男100女,年龄15至78岁,不少是学生、工程师或不同界别专业人士,损失金额由1000元至2070万元不等。当中三成受害人是受骗于网上求职骗案,是骗案中占最多比例。行动中成功侦破一个本地从事网上求职骗案的犯罪集团,拘捕1名骨干成员及3名傀儡户口持有人。

警方在今年3至5月期间,接获多名市民报案,指有骗徒在社交媒体刋登招聘广告,讹称本地知名并有不少分店的集团包括餐饮店、烘焙店、卡拉OK等经理,为了招聘广告更有真确性,骗徒更在招聘广告上提供店铺负责人的姓名及电话,以作联络之用,而当受害人联络骗徒后,骗徒会以不同理由如要求他们缴付保证金,又或行政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缴付款项,金额由数千至数万元不等。当受害人缴付款后,骗徒便会失联。受害人其后更会发现所谓工作其实并不存在。

警方接手调查后,成功锁定一个本地诈骗集团,成员利用俗称cold call手法,打电话到知名连锁集团的分店,藉口假扮其他分店的经理,以骗取目标分店员工的资料,其后将真实的姓名及职衔投放其招聘广告上。从而令不少求职心切的求职者,信以为真,堕入求职陷阱。警方在今次行动中以涉嫌「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洗黑钱」罪拘捕4名集团成员。

香港职业发展服务处高级项目经理王嘉慧作出个案分享,2023年网上求职骗案数字达3600多宗,损失金额有760多万元。该处接触个案中,有青年人曾在不同社交平台、通讯平台都会被加入搵工群组,甚至有「白撞」通讯群组,误以为可即刻返工及搵快钱,甚至部分是搭朋友介绍,大家建立倾偈群组解闷,从而有机会接触到不法分子,发生网上求职骗案,有事主被诱惑买点数卡,跌入网上裸聊、援交骗案等。

另一方面,有事主因心急入职,可能未睇清合约内容而入职,但当事主向雇主提出辞职时,才发现有很多不合理条款,如要雇主同意下才可离职,或离职后不可在附近地区再工作等。同时有不同常见的网上求职骗案,包括虚假职位广告,如骗徒会在网上刋登一些看似合法的工作机会,但实际并不存在。其实是诱骗求职者取其个人资料或费用;又或用高薪引诱求职者,提供高于市场水平的薪酬,吸引求职者上钓。

此外,有求职者需付培训费用或资格认证,但这些资格实际无用,又或涉及诈骗性面试,过程中要求申请人提供过多个人资料,甚至需要身份证或银行户口资料,又或有公司假冒正规公司,骗徒假扮知名企业或政府机构,希望利用信誉令求职者上当。王嘉慧建设求职者需时刻提高警觉,如须支付前期费用,如见工时避免提供过多的个人资料或银行资料,并要清楚合约条款,有任何疑问,应谘询家长、老师等意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