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心︱幼儿误服蚊香液中毒频发致最少2死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2024-06-13 14:07

电蚊香液造型可爱,易被儿童误饮。
电蚊香液造型可爱,易被儿童误饮。

今年5月以来,内地多家医院公开通报了儿童误服电蚊香液致使中毒案例,其中有两例确认死亡。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电蚊香液中的有毒成分主要为拟除虫菊酯类,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解毒药。

6月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报道一例一岁儿童误服电蚊香液中毒案例,急诊医生进行一系列抢救工作,并采取药物控制抽搐、缓解脑水肿等治疗方案。但最终患儿因为脑部严重损伤而不幸离世。

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在抢救误饮驱蚊液的小童。
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在抢救误饮驱蚊液的小童。

6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官微报道,此前医院急诊科抢救一名误服电蚊香液的1岁4月幼儿,在急诊给予镇静、止惊、降低颅内压、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因病情危重,转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进一步治疗,半个月后才出院。

蚊香液要小心使用。
蚊香液要小心使用。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急诊科主任王海军等人在《误服拟除虫菊酯类蚊香液47例临床诊治分析》一文中指出,该院急诊门诊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共收治误服电蚊香液患儿52例。「电蚊香液主要成分为氯氟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四氟苯菊酯、七氟甲醚菊酯和炔丙菊酯等,均属拟除虫菊酯类,已成为易被儿童误服的杀虫剂之一。」

6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厦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娄庆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此前医院曾接诊过两例误服蚊香液中毒的患儿。「拟除虫菊酯是能够有效杀死蚊蝇的农药,平常家庭多见,虽为低毒,但误服进入人体后,其危害性便大大增加。误服后,患儿会出现皮肤发红等反应,中毒者可呼吸急促、咳嗽、头晕、头痛、眩晕、昏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难以控制的抽搐。针对拟除虫菊酯类蚊香液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参加「市民对特区政府满意度调查」问卷,即有机会赢取Panasonic护发风筒、Casetify充电器、大家乐$50餐饮券等丰富礼品。即点击https://bit.ly/4csd4qL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