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未来走向「钢铁人」模式 赵伟仁盼人工智能打破医疗局限

2024-06-03 10:00

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是上消化道手术和创新内镜及机械人外科的权威。
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是上消化道手术和创新内镜及机械人外科的权威。

医者仁心,医者匠心,中大医学院新任院长赵伟仁两者兼具。从开创多项手术新纪录,为消化系统癌症患者带来希望,到推动医疗机械人技术发展,赵伟仁不断拓展技术疆界,期望开发更精准、安全的治疗方式,提升整体医疗质素,以创新造福病患,培养新一代医生传承理想。虽然未来仍充满未知,但他相信人工智能的出现,将助医生突破更多限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坚信,只要我们敢于梦想,我们所想像的终将实现。」 

「上任首日我如常做手术,为一位病人进行了腹腔镜切除胃部间质瘤。」赵伟仁今年2月接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一职,他坦言工作繁忙,要管的事更多了,但因自己较为「贪婪」,不愿舍弃以往的工作,故仍会参与长达7至8小时的手术,并抽空到医院看诊巡房。他认为,只有保持临床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前线医护人员的需求和病人的困难,希望起到带头作用,培养出有医德、有知识、有技术的医生。

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是上消化道手术和创新内镜及机械人外科的权威。
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是上消化道手术和创新内镜及机械人外科的权威。
赵伟仁致力推动机械人外科的发展。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致力推动机械人外科的发展。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的成就,与他的仁心仁术有莫大关系。事实上,他2003年远赴日本深造,也是以病人为依归。那时他发现上消化道癌症如食道癌的患者预后情况不佳,即便以手术配合化疗降低复发机率,5年生存率也只有约20%,「做到最好也改变不了病人命运,是令人沮丧的事。」

于是,他跟随日本名医井上晴洋教授学习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并将该技术引进香港,为治疗早期消化系统癌症带来曙光。其后,他先后完成多项突破性的手术,包括2010年进行香港首个经口无创内镜肌肉切开术(POEM),2011年推行全球首个利用机械人的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以及2020年完成了全球首宗机械人辅助的大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

赵伟仁早年赴日向专家学习ESD技术,并将有关技术引入香港。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早年赴日向专家学习ESD技术,并将有关技术引入香港。 中大医学院提供

须串联多间公司组完整产业链

在他看来,医疗远不止于此,需要跨学科协作,以开发更先进的治疗方案。回顾他曾与时任校长沈祖尧商议,在大学发展医疗机械人,获得支持后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推动医学工程。在物色人才期间,邀得欧国威教授加入;欧也是中大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一间全球顶尖的医疗机械人公司任职多年。

在赵伟仁与欧国威的推动下,中大医学院及工程学院获政府InnoHK资助,于2020年成立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MRC),为亚洲首个手术机械人临床实验基地。与此同时,团队另设一间外科手术机械人公司,数年前已设计并完成一套系统,经动物和尸体测试,2022年8月在威尔斯亲王医院展开临床试验,已完成55例手术。该系统也在内地完成泌尿外科手术研究,正待国家认证,通过后即可推出市场,供医生使用。

赵伟仁是中大医学院第9届毕业生,经历长时间培训成为外科医生。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是中大医学院第9届毕业生,经历长时间培训成为外科医生。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指出,香港要发展医疗机械产业,需串联多间公司组成完整的产业链,「单凭大学研究,难以将技术转化为实用医疗产品。大学只能验证概念的可行性,但真正临床应用,须由专业公司完成产品化、认证、销售等各个环节。」

他举例,医疗机械人系统有1.5万个部件,全部自行生产设计,方能掌握关键控制,过程中需反覆进行动物和尸体测试,并徵询外科医生的意见反馈,最终通过复杂的认证流程才能推出市场,「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连外国知名医疗企业亦经历漫长积累。」

港市场有限 两地合作可互补

香港市场规模有限,赵认为,两地合作能够互补,香港在创新理念和研究有优势,医学院更是国际知名,为科研提供了平台,「但研究成果也需要落地应用,制造优质兼价廉的硬件,无疑在内地才能做到;有祖国作后盾,已占尽先机,拥抱大湾区的发展模式非常重要。」

相较由AI独立进行手术,他相信下一代技术将是「钢铁人(Iron Man)式」的人机协作模式。他以电影中智能管家Jarvis为钢铁人提供资讯和方案为喻,指未来AI系统将能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辅助诊断和手术建议,「实际上临床已有初步应用AI,能在大肠镜检查时准确识别和标示出瘜肉,现时需要再精准的是场景,若能收集数量庞大的手术影像并进行深度学习,或可实时分析出最适合下刀的位置,并提示安全路径,避开要害。」

赵伟仁早前到英国探望中大医学院毕业生。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早前到英国探望中大医学院毕业生。 中大医学院提供

若能广泛应用,是否意味当医生的门槛会逐步降低?赵说,「对无经验的医生而言,AI犹如一位师傅,从旁引导你做手术,但判断和操作仍由医生主导。」此外,外科医生的「手艺」容易因年龄渐长影响,出现手震、视力变差的情况,机械辅助可克服此问题。然而,他亦指出,「手术关乎病人性命,要确保安全地完成手术,需经周密考量」,如同高龄驾车的危险性。

无可置疑,医生所需的技能或已有转变。赵提到,中大医学院新学年增加了学习新技术的课程,涵盖AI等范畴,「学生需要了解AI的基础理论和在医学上的应用范围。」他强调,「AI会成为医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等同DNA(基因)一样,好好运用能突破人手操作的限制,提高医疗服务质素。」

部分人尚对此等创新抱有疑虑,但赵伟仁自言,过去受科幻小说和电影如《星空奇遇记(Star Trek)》等启发,勇于开拓未知领域,「正如毕加索所说,你能想像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 Everthing you can imagine is real)。」

赵伟仁认为,外科医生是大脑,而手术机械人将成为医生的双手和双眼。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认为,外科医生是大脑,而手术机械人将成为医生的双手和双眼。 中大医学院提供

研微型机械人于消化道治疗

从1999年首有机械人手术系统,发展至单孔手术机械人,演变成可进入腔道,20年来有关技术不断递进。赵伟仁认为,微型机械人将带来革命性创新。他指,团队正开发深入狭窄消化道的治疗用微型机械人,可投放干细胞或靶药,并探索用作溶解血栓,「未来外科医生将扮演出谋策划的角色,锁定目标病灶,操纵机械人给予药物、干细胞或基因疗法。」

对赵伟仁而言,今日的研发工作,是为了让后代享受到更精准的治疗,「我坚信,只要我们敢于梦想,我们所想像的终将实现。」

赵伟仁师承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师承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右)亲绘画作答谢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的支持。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右)亲绘画作答谢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的支持。 中大医学院提供

锺情「国画」 展现科技艺术结合

昔有前中大校长沈祖尧馈赠书法,如今赵伟仁以「国画」结缘。

赵伟仁师从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锺情绘画中国花鸟。他说,每逢校长、院长级外宾莅临,必先挥毫洒墨,「画一幅约需1个多小时,不费多时却可作为佳礼,免去选纪念品的烦恼,亦能宣扬中华文化。」

香港背靠祖国,肩负联通国际重任。他指出,岭南派讲求「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与中大理念不谋而合。日前他获任「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机械人外科教授」,亲自构思就职演讲布景,其中一幅画描绘中国鸟站立机械臂上,寓意科技与艺术结合。他笑言,「虽然在医学院『把把刀都要利』,但没想到能用上我所有技能。」

赵伟仁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画家,年幼的他曾苦恼该从事艺术或医学。 中大医学院提供
赵伟仁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画家,年幼的他曾苦恼该从事艺术或医学。 中大医学院提供

冀招募更多人才 推动医学院再攀高峰

赵伟仁畅谈未来蓝图,冀藉培育、邀请和挽留人才,推动医学院再攀高峰。

「有赖前人种树,学院前景可期。」赵伟仁说,去年底中大获政府拨款,将在大埔第39区兴建全新教学科研综合大楼,预计3至4年内竣工,正在其5年任期内,「所以我必须更积极地培育、邀请和挽留优秀人才。」

过去10年,学院推行了环球医学领袖培训专修组别(GPS)课程,成功吸引部分医科生投身研究领域,部分在毕业后前往海外深造。赵指,「如今踏入收成期,我们对他们寄予厚望。」近期,他到英国探望旧生,有3名来自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均打算明年回港工作。此外,学院设有恒常的人才招募计划,在全球广纳贤才,最近更与医管局赴伦敦进行招聘,已有愿意回流香港从事科研的人选。

留才方面,赵透露,学院有更清晰多元的职涯规划,成立了崭新的教学专业路径,满足热衷教学的人才,同时让醉心研究者无需投放过多精力兼顾行政和教学工作。

他期望能带领中大医学院再创高峰,「有竞争才有进步,我会密切关注全球排名前20的顶尖学院,了解他们的做法,希望把学院提升至同等水准。

记者:林家希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