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游香港│环团大潭郊野公园推「生态演奏厅」夜间导赏团

2024-06-03 00:00

环团在大潭郊野公园推「生态演奏厅」夜间导赏团。
环团在大潭郊野公园推「生态演奏厅」夜间导赏团。

香港常被形容为「石屎森林」,但其实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位于港岛东部的大潭郊野公园,就隐藏著不少珍贵物种,包括卢氏小树蛙、香港瘰螈、短脚角蟾及香港湍蛙等。由港灯与长春社合办的「绿游香港」计划,本月推出大潭郊野公园「水塘物语」线之「生态演奏厅」夜间导赏团,冀透过生态专家及资深导赏员的分享,带领市民沿路观察及找寻植被上的两栖爬虫及昆虫,认识香港的生物多样性。

香港瘰螈为本港唯一有尾巴的两栖类动物,有显眼的中脊突;腹部有鲜橙色斑纹。 郭颖彤摄
香港瘰螈为本港唯一有尾巴的两栖类动物,有显眼的中脊突;腹部有鲜橙色斑纹。 郭颖彤摄
短脚角蟾于太平山被首次发现,成体体长约4厘米。 郭颖彤摄
短脚角蟾于太平山被首次发现,成体体长约4厘米。 郭颖彤摄
卢氏小树蛙鸣声像蟋蟀鸣叫,成体雄蛙约1.5厘米。 郭颖彤摄
卢氏小树蛙鸣声像蟋蟀鸣叫,成体雄蛙约1.5厘米。 郭颖彤摄
苏乐轩表示,夜晚不少爬虫及昆虫会行走至人行道上。 郭颖彤摄
苏乐轩表示,夜晚不少爬虫及昆虫会行走至人行道上。 郭颖彤摄

主办方表示,夜间是不少物种的交配及活动期,故特意开设夜间导赏团,而夜间的大潭郊野公园充满了此起彼伏的蛙声、虫叫及鸟鸣,故命名是次导赏团为「生态演奏厅」,导赏员会引导参加者打开听觉,学习以非捕捉、较远离物种栖息地的方式观察生态,避免对物种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主办方冀导赏团能增加参加者对夜间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了解,鼓励参加者身体力行支持保护两栖爬虫及昆虫的生境。

导赏团路綫以大潭郊野公园闸口为起点,行至郊游地点(烧烤区),中途亦会经过苗圃路段及大潭家乐径河溪。路綫全程不长,若正常步行只需约20分钟,但夜间不少两栖动物出没于此,包括香港特有的卢氏小树蛙、香港唯一有尾巴的两栖类动物香港瘰螈、在港首次发现的两栖类物种短脚角蟾及香港湍蛙、白环蛇即中国壁虎等。不少动物拥有天然的「保护色」,难以用肉眼看到,导赏团会带领参加者沿路找寻及欣赏动物,每次耗时约3小时。

香港野行创办人兼首席导师苏乐轩表示,夜晚不少爬虫及昆虫会行走至人行道上,而许多动物体积非常小,如已濒危的卢氏小树蛙成年雄蛙只有约1.5厘米,成体的短脚角蟾亦只有约4厘米,在黑暗中很容易被踩到而受伤。他提醒市民要用电筒确认前方道路没有动物,亦要避免用电筒直射他人。

「生态演奏厅」夜间导赏团(公众团)今日(3日)起接受报名,市民可前往「绿游香港」网站报名。

记者 郭颖彤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