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料仅20%大厦有保养 避雷系统要维护 业界倡纳入定期电力测试

2024-05-16 08:00

现时未有法例规定业主或物管公司必须为建筑物避雷装置进行年度检查。
现时未有法例规定业主或物管公司必须为建筑物避雷装置进行年度检查。

雨季将至,香港天气不稳,劳动节前夕及当日凌晨风雨交加,香港境内云对地闪电次数在一晚之间达到9555次,市民纷纷拍照上载至互联网。去年有公屋单位外墙遭闪电击中,唤起大众关注大厦避雷装置是否安全;有电力顾问分享,本月初已接获30多间物管公司要求在月底前进行检查。机电工程署及屋宇署皆有相关指引及守则,业界应参考国际标准安装避雷系统,但多位专家指,现时未有法例规定业主或物管公司必须进行年度检查,估计全港只有20%大厦有做好维修保养,建议把有关系统纳入大厦电力系统定期测试的制度当中,填补漏洞。 

避雷针一柱擎天,透过引入线连接大厦的接地系统,配合大厦外墙不同导体,构成避雷保护系统,把电击引流至地底,保护大厦及居民。去年6月,屯门和田邨和喜楼一个中高层单位外墙遭闪电击中,从网络片段所见,闪电呈90度角劈向大厦,伴随雷声巨响及火光,幸得避雷系统保护,单位外墙仅轻微受损,未有造成严重意外。

去年6月,屯门和田邨和喜楼有单位外墙遭闪电击中,轻微受损。
去年6月,屯门和田邨和喜楼有单位外墙遭闪电击中,轻微受损。
去年6月,屯门和田邨和喜楼有单位外墙遭闪电击中,轻微受损。
去年6月,屯门和田邨和喜楼有单位外墙遭闪电击中,轻微受损。

1年过去,月初劳动节前夕雷雨交加,再次唤起市民关注大厦避雷系统的运作和保养。据了解,每年6月至8月皆是检查避雷系统的高峰期,港九电器工程电业器材职工会技术顾问郑商驭指,往年5月只有20至30宗检查工作,惟今个月初已接获30多间物管公司要求提早在月底进行避雷系统检查,「估计5月和6月各有40至50宗检查工作。」

避雷系统正常运作才能保护居民,本报向多位电机专家及工程师请教,了解本地建筑物安装避雷系统的指引及监管。现时机电工程署及屋宇署皆有相关指引及守则供业界参考,专业电工应按照国际标准安装避雷系统,业主或物业管理公司亦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惟上述皆欠缺法例监管,恐引起安全疑虑。

翻查机电工程署的《电力(线路)规例工作守则》,当中列明「避雷装置并非《电力(线路)规例》下的法定规定」,但若建筑物必须安装避雷装置,则可参考由国际电工委员会所订定的「IEC62305」等国际标准。屋宇署则有出版《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及注册岩土工程师作业备考》,当中「ADV-6」列明为了减少由雷击造成的财物损失及人命伤亡,「认可人士须考虑在新建筑物的设计中加入避雷系统」。

机电工程署有守则列明,避雷装置并非《电力(线路)规例》下的法定规定。
机电工程署有守则列明,避雷装置并非《电力(线路)规例》下的法定规定。
避雷系统正常运作才可把电击引流至地底。
避雷系统正常运作才可把电击引流至地底。

不少业主拒支付额外维护费用

香港工程师学会电机分部前任主席梁志立指,根据该些国际标准,避雷系统应该每年检查一次,而不同建筑物装有不同装置及系统,各有目测检查及全面检查的建议时间表。惟他指,机电署的《工作守则》是建议性质,并未有明确说明署方及政府要求,「一般市民也未必会自行翻查国际标准的相关条文,如果署方写得清晰,或对整个安装及检查流程更有帮助。」

有机电专家直言,即使指引建议避雷装置需要年检,不少业主或物管公司都不愿意支付额外的维护费用。机电工程协会课程发展经理邹先生指,现时只有新式大型屋苑会「守规矩」,过去曾有大厦的避雷装置欠缺维修保养,完全损坏需要重置,估计相类近的个案不计其数,「全港应有70%至80%业主没有为建筑物的避雷系统作维修保养。」他指,即使法例要求大厦每5年需要做电力检测,当中「确保避雷系统有妥善连接大厦的接地系统」属额外检查项目,建筑物业主或以「非基本电力检查项目」或「费用高昂」等原因推搪。

月初雷雨交加,唤起市民关注大厦避雷系统的运作和保养。
月初雷雨交加,唤起市民关注大厦避雷系统的运作和保养。

专家倡港府立法监管安装保养

保障大厦安全以外,定期保养才能在意外发生时向保险公司索偿。郑商驭指,政府要求大厦购买保险,公用设施必须保养良好才会受保,「保险公司也会了解大厦有否每年作出检查,避雷系统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果30年没有维修,一定不会赔。」他指,保险公司会派测量师到场了解及检查,认证大厦有否做好维护,以及避雷设施是否因为雷电流而受损坏,「如果公司交不出近年的检查文件,就无法证明有关设施是否因雷电而失效。」

各专家皆认为,港府有必要考虑立法监管避雷系统的安装及保养。郑商驭直言,「最起码不要令物管公司有机可乘,他们不是管一个屋苑,是管全港过千屋苑,但做得不好住户也不知道!」他认为,如果政府立法规管,可以跟以往做法一样,发出通函通知所有业主及物管公司,「让他们知道避雷系统每12个月就要做一次检查,确保系统正常运作。」他续说,也要订定认可承办商名单,让相关人士可按照名单聘请专家检查。梁志立指,大厦的电力系统需要定期安排检查、测试及领取《定期测试证明书》,建议机电署考虑把避雷系统纳入相关制度当中,让业主、大厦法团和管理公司也清楚了解相关要求。

各公屋住宅大厦的低压固定电力装置(包括避雷装置),每3年会进行定期检查、测试及领取证明书。
各公屋住宅大厦的低压固定电力装置(包括避雷装置),每3年会进行定期检查、测试及领取证明书。

公屋每3年定检 较守则要求密

针对公共房屋,房屋署回覆指,房委会的公屋一直按《电力(线路)规例》的工作守则装设避雷装置,为确保电力安全,署方管理的各公屋住宅大厦的低压固定电力装置(包括避雷装置),每3年会由注册电业承办商进行定期检查、测试及领取证明书,比工作守则「每5年最少作1次检查、测试及领取证明书」的要求更加频密,而过去3年亦无避雷装置缺乏维修保养的情况。

屋宇署回覆,署方根据《建筑物条例》所赋予的权力,负责监管位于私人土地上的建筑物及相关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以确保符合安全和衞生标准。根据《条例》,避雷设施属屋宇装备的一种,并非建筑工程,其设计、装置、检验及维修,不受《条例》监管。然而,署方发布的《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及注册岩土工程师作业备考》已建议认可人士须考虑在新建筑物的设计中加入避雷系统,如装置避雷设施需要竖设构筑物作支承用途,相关的构筑物属建筑工程,则受《条例》监管。

安装避雷系统必要性 风险系数有得计

要判断建筑物有否需要安装避雷系统,有机电专家指,传统会以公式计算大厦的风险系数,或以「滚球法」计出哪些建筑物未受既有避雷系统覆盖,而需要自行加装设备。

机电工程协会课程发展经理邹先生指,若以公式计算,需要从天文台取得每年雷击的机率和次数,以及该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等数据,得出「受雷击机率」,如机率高于某风险数值就必须安装。至于「滚球法」,他假设,大厦楼高60层,相邻的另一大厦则楼高20层,后者被前者的避雷系统覆盖,就不用安装。

邹指,70至80年代皆沿用上述2个符合英国标准的方法,许多楼宇都有装设避雷装置。他举例,香港高楼大厦林立,如国际金融中心等高耸入云,不用计算都知道一定要装设避雷系统,若然旁边有幢只有2至3层高的大厦,亦大机会被国金的保护网所覆盖。他补充,风险系数低的大厦在标准内可豁免,但业主或物管公司亦可照样安装,「假设真的在万分之一的机会下被雷电劈中,都有保障。」

根据国际标准,避雷系统应该每年检查一次。
根据国际标准,避雷系统应该每年检查一次。

维修费「经济」 盼吸引业主年检

有电力顾问指,现时维修避雷装置的费用「十分经济」,不如90年代需要过百万元维修,盼相关人士以安全为重,安排年检。

对于有业主或物管公司不愿意支付额外费用检查、维修及保养避雷系统,港九电器工程电业器材职工会技术顾问郑商驭向记者详细列出各项收费参考,如避雷设备操作检查收费约为2000元至3000元。他指,现在市场开放、竞争大,许多合资格电工都懂得检查及维修,避雷针头损坏只需约1万多元至3万元不等的维修费,「10万元以下都不算昂贵。」

郑提到,现时政府要求进行高空工作必须搭棚,故相关收费可能「妹仔大过主人婆」,「搭棚费用或比维修检查费用更高。」他续说,坊间约有5间公司穿梭全港维修避雷针头、避雷设备井、铜带、电缆等,已不是「抢钱」的年代,盼业主及物管公司安排定期维护,安全为重。

记者:仇凯瑭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