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研发虚拟实境「静心 · VR空间」 构建舒适个人化空间疗愈创伤事故人士

2024-04-12 00:00

社署研发虚拟实境「静心 · VR空间」  构建舒适个人化空间疗愈创伤事故人士。
社署研发虚拟实境「静心 · VR空间」 构建舒适个人化空间疗愈创伤事故人士。

曾经历如家暴、性侵犯及亲友突然离世等创伤事故的人士,或需接受心理治疗,目前社署临床心理服务的轮候时间介乎8至12星期。社署指,在治疗时,临床心理学家需帮助服务使用者整理创伤记忆,但为稳定情绪,服务使用者在治疗时有需要进入可令其安心的「静心空间」。社署团队获创新科技及工业局资助约400万元研发的虚拟实境(VR)系统─「静心 · VR空间」,有患抑郁症人士使用时,数分钟即进入静心空间,「犹如进入另一个世界,完全忘记外界烦恼」,认为有助提升治疗效率。

项目设44个场景  灵感源自使用者心中静心空间

项目共设计了44个场景,灵感源自过去使用者心目中的静心空间,包括花海、湖泊,部份场景更是实地拍摄如慈山寺,也有受小朋友欢迎的卡通农场等。使用者在临床心理学家的指导下,戴上VR眼镜及量度情绪状态的智能手带,在系统中选择合适的VR场景,构建安全和舒适的个人化内在空间,以便开始治疗。

临床心理学家曾佩珊(右)。谢晓雅摄
临床心理学家曾佩珊(右)。谢晓雅摄
高级临床心理学家陈克文(右二)。谢晓雅摄
高级临床心理学家陈克文(右二)。谢晓雅摄
蔡明坤指超过8成参加者满意结合VR的心理治疗体验。谢晓雅摄
蔡明坤指超过8成参加者满意结合VR的心理治疗体验。谢晓雅摄
李生(右)指使用静心VR后,可以马上进入静心空间,时间更快,效果更佳。谢晓雅摄
李生(右)指使用静心VR后,可以马上进入静心空间,时间更快,效果更佳。谢晓雅摄
现场示范进入静心空间。谢晓雅摄
现场示范进入静心空间。谢晓雅摄
静心空间内的卡通农庄场景备受小朋友欢迎。社署供图
静心空间内的卡通农庄场景备受小朋友欢迎。社署供图
VR静心空间有实地拍摄的慈山寺。  社署供图
VR静心空间有实地拍摄的慈山寺。 社署供图

临床心理学家曾佩珊说,场景可为每个使用者量身订造,甚至如使用者的宠物小狗,都可以放进其VR静心空间。临床心理学家可透过手带的数据,观察使用者的压力和情绪变化,「以此决定是否适合开始治疗。」项目更设计了手机应用程式及VR眼镜盒,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也可重温VR场景,纾缓压力和负面情绪。

高级临床心理学家陈克文解释,使用者心里有不同创伤,在治疗前需确保其心理已准备好,包括已为使用者寻找情感的庇护所,「使用者想到这个庇护所,便可安静及放松下来,若出现情绪激动也能应对。」即使部份使用者从未体验,临床心理学家也可与使用者一起创造静心空间,观察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再作出相应治疗。

高级临床心理学家蔡明坤表示,曾邀请110人体验和试用VR系统,超过8成人认为可让他们更快和更容易地平静放松,并乐意尝试结合VR的心理治疗。而参与者在体验后的压力水平亦明显较治疗面谈开始时降低,初步成效令人鼓舞。

目前社署临床心理服务科共有8套VR眼镜及相关系统,供6个临床心理服务课使用,其中两套作后备用途。至于供服务使用者在家使用的手机应用程式「静心.VR空间」的纸板VR眼镜,现有约1200副,数量会按需要调整。

李先生于两年前开始试用,最喜爱的静心空间是一个宁静的湖泊,只有雀鸟的声音。他说,以前需要慢慢平静心情才能投入状态,但使用VR静心空间后,「可马上跌进宁静的环境,不用单靠想像,时间更快,效果更佳。」

记者 谢晓雅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