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2万人参加卫生署「大肠癌筛查计划」 检测阳性比率约16%

2024-03-21 14:39

截至去年12月底,衞生署已资助超过42万名市民接受大肠癌筛查。郭颖彤摄
截至去年12月底,衞生署已资助超过42万名市民接受大肠癌筛查。郭颖彤摄

 大肠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衞生署于2016年起推行「大肠癌筛查计划」,截至去年12月底,已资助超过42万名市民接受大肠癌筛查,当中16.3%检测呈阳性,需转介至大肠镜检查,另有2,900人确诊大肠癌。数据显示,透过筛查确诊大肠癌的患者有近6成属于早期,有助提高治疗成果,而并非参与筛查计划而确诊的患者,只有4成属早期,署方表示,早期的大肠癌患者存活率可达95%,呼吁市民参与大肠癌筛查计划。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非传染病处高级医生(疾病预防)方蕙。郭颖彤摄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非传染病处高级医生(疾病预防)方蕙。郭颖彤摄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非传染病处主任何家慧。郭颖彤摄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非传染病处主任何家慧。郭颖彤摄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非传染病处高级医生(疾病预防)方蕙。郭颖彤摄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非传染病处高级医生(疾病预防)方蕙。郭颖彤摄
衞生署从2016年起推行「大肠癌筛查计划」。郭颖彤摄
衞生署从2016年起推行「大肠癌筛查计划」。郭颖彤摄
截至去年12月底,已资助超过42万名市民接受大肠癌筛查。资料图片
截至去年12月底,已资助超过42万名市民接受大肠癌筛查。资料图片

逾2万人有肠炎等症状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非传染病处高级医生(疾病预防)方蕙表示,署方从2016年起推行「大肠癌筛查计划」,资助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症状的香港居民每两年在私营机构接受大肠癌筛查。截止去年12月底,已资助超过42万名市民接受大肠癌筛查,收回的大便样本中有16.3%、即63900人检测呈阳性,需转介至大肠镜检查,当中2900人确诊大肠癌,另有33000人有大肠瘜肉。另外,有逾2万人在做大肠镜检查后发现存在肠炎等症状,为假阳性。

衞生署指出,本港2021年有5899宗新确诊大肠癌个案,占癌症新症个案总数的15.3%,位列第二。在2022年逾14700人因癌症死亡,大肠癌死亡个案达2270宗,位列最致命癌症第二位,占癌症死亡总数15.4%。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非传染病处主任何家慧表示,大肠癌第一期及第二期的5年相对存活率达95.7%及87.3%,而经计划确诊的大肠癌有近6成属早期(第二期或以下),而非经筛查发现的中只有不足4成属于早期,可见透过筛查确诊的大肠癌较没有参与筛查的分期早,有助提高治愈成效,她又指,因大部分大肠癌个案都是由瘜肉演变而成,故可在大肠镜过程中发现并切除瘜肉,可避免演变成癌症。

基于成本效益 资助年龄定为50至75岁

方蕙续指,合资格市民可每两年前往参与计划的私营医生,进行大便免疫化学测试,如结果呈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大肠镜,检查是否患癌。署方表示,计划由政府资助,逾9成的基层医疗医生及逾7成的大肠镜医生不会收取额外费用,且规定大肠镜医生收取费用的上限为1000元,市民可在计划网页查询各医疗机构收取费用的要求,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案。截至2023年底,已有逾1200名医生参与计划。

计划目前只资助50至75岁市民,何家慧表示参考海外及本港经验,发现大肠癌在50岁后病发率较高,本港有逾9成的患者年龄超过50岁,基于成本效益,故将计划资助年龄定为50至75岁,并表示署方会定时检视计划资助年龄。

记者:郭颖彤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