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盈警两日暴跌30% 资本寒冬未过 监管如火如荼︱拆局

2023-12-05 17:31

药明生物(2269)昨日突如其来向外界「更新」业务消息,变相发盈警,随即引起市场恐慌性抛售,股价于短短两日合共挫逾三成。公司管理层预告全年业绩将不似预期,当中除了归咎于今年新增120个项目的目标过于激进,亦揭露来自药物生产的收入受监管机构批准滞影响,令旗下重磅药延期。作为内地龙头药厂的药明生物,罕有向外界「打底」率先进行期望管理,药企背后面对的挑战不言而喻。

路透引述一位有份出席药明生物电话会议的人士提供的录音报道,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在会上表示,预期今年经调整净利润可能有单位数的下滑。他又形容,「今年是药明生物历史上最难的一年,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寒冬。」

药明生物曾经的「自信」,如今令一众投资者大跌眼镜。内地有分析表示,药明生物信心满满,但公司真实的业绩表现却让投资者失望。今年5月的一场投资者开发日交流活动中,药明生物披露公司今年只新签25个项目,不及去年同期新签的47个项目。虽然公司预计上半年收入仅按年增长10%,但管理层当时仍然维持全年30%增长的业绩指引。

有分析指,从目前情况回看,药明生物高调的业绩指引其实是一个阴谋,为的是替分拆药明合联(2268)独立上市铺路,透过强调自身业绩的稳定性,给予市场一大希望,从而获得可观的融资额。
 

资本寒冬拖慢药品研发

事实上,药厂要在内地市场做大,要持续投资于药物开发,丰富新产品线(Pipeline),当中涉及庞大的资金,惟在环球经济环境备受压力之下,融资的难度会较以往大得多。摩通今日发表评级报告预计,未来12个月内地生物科技行业仍持续见到生物科技融资面对压力,药企会继续注重成本,并专注于开发核心资产。

在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的监管与审批亦是药企能否交出好成绩的重要一关。药明生物在公告表明,由于监管机构批准滞后,3款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约1亿美元收入,并称至2025年才能作出有意义的收入贡献。

医药反腐行动陆续有来

药企面对的监管并不限于药品的销售,更多未知数反而是在行业上的监管与整顿。7月底起内地医药业展开近十年来最强力的反腐风暴,便引起一场腥风血雨,其中龙头上市药企的合规问题更是焦点所在。而受负面消息影响,多只港股医药股的股价在当时身受重伤。

内媒引述一审计调查报告披露医药行业的三条腐败链,有药企通过协助卖药的医药合同销售机构(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简称CSO)、医疗设备采购及学术会议等渠道套取巨额资金,用于贿赂医院、官员及专家等,以提高自己的产品销量。报道亦称,有从事过活动推广的人士表示,药企赞助已成贿赂重灾区,「我服务的药企还在考虑给医院赞助多少钱,竞争对手直接送了4辆奔驰(Mercedes-Benz)SUV」。

药企被指贿赂医院的行为遭到揭发,引起市场哗然。综合多间内媒统计,年内已有近160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数量超越去年全年的两倍。而内地监管部门表达对医药反腐行动和决心,意味全面整治医药行业腐败问题的举措陆续有来,药企如何走正道去赚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维持市占率及竞争力,值得关注。

相关文章:

药明生物今复牌 昨发盈警急挫24%停牌 同系市值蒸发逾720亿元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