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宫斗闹剧 资本成赢家

2023-12-05 17:50

屡战屡胜的资本,刚刚在一场关于人工智能(AI)伦理的冲突中取得另一场重大胜利。在OpenAI行政总裁奥尔特曼(Sam Altman)突然被解雇后,又被重新聘用的闹剧中,一间以人工智能安全为使命的非牟利公司,却未能按捺住牟利欲望。

在2015年成立的OpenAI,目标是确保通用AI不会失控。最初OpenAI试图透过捐款筹集足够资金,以在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领域竞争。

但是由于3年内仅获1.3亿美元,远未达到10亿美元的目标,因此需要求助于私人资本,并随即创建2间牟利子公司,其中1间是全资拥有的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夥企业姊妹公司的普通合夥人。有限合夥人没有投票权,因此OpenAI至少在理论上对合夥企业行使所有控制权。

微软最终将发号施令

有限合夥人随后成立自己的有限公司OpenAI全球以吸引私人资本,包括微软的130亿美元投资,但微软没有正式的控制权。最后透过任命来自原始非牟利组织的几名董事会成员担任OpenAI全球的员工,包括奥尔特曼担任行政总裁以确保初心。

但事实证明甚么都会出现问题,当董事会决定解雇其子公司行政总裁时,显然是因为大多数成员认为,他的雄心壮志与公司使命之间存在冲突,令整个结构崩溃。微软突然加入并提出聘用奥尔特曼和任何愿意加入微软的人,使OpenAI的财务未来面临风险。

正如该公司在其营运协议中所警告,「投资OpenAI全球是一项高风险投资,投资者可能会失去他们的资金,并看不到任何回报。」

这项警告对微软来说没有威慑力,因为它感兴趣的不是股息,而是OpenAI的产品和开发这些产品的人。尽管奥尔特曼后来在OpenAI恢复职务,并且新董事会更有可能听命于他,但可以肯定的是,微软将是最终发号施令的人,毕竟奥尔特曼复职以及OpenAI的未来都要仰仗微软。

这场闹剧被媒体广泛报道,但并不代表任何新事物。从历史上看,当对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的未来存在相互竞争的愿景时,资本通常会胜出。私人公司为应对气候变迁作出的雄心勃勃承诺,2022年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行政总裁Larry Fink预测,将发生转向永续投资策略的「结构性转变」,但他很快就改变论调。

此后,贝莱德将气候变迁从投资策略降级为单纯风险因素,现在以确保「企业永续性」为荣。

如果一个对人工智能安全有坚定承诺的非牟利组织的董事会,不能保护世界免受其行政总裁侵害,我们就不应该押注盈利性资产管理公司的行政总裁来拯救我们免受气候变迁的影响。

赢家喜欢通吃

同样考虑一下为了私人货币创造的利润而违背承诺的长期持续的传说。货币是关于信用的,但互惠信贷或国家货币与私有化信贷或私人货币之间是有区别。流通中的货币大多是私人货币,包括银行存款、信用卡等。私人资金的成功原因在于国家资金,如果国家不愿意维持中央银行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这些市场和中介机构将大量倒闭,实体经济随之崩溃。国家和银行是「公私合作关系」最古老的例子,有望使银行家和社会都受益。

但赢家喜欢通吃,银行也不例外,他们被授予创造货币的巨大特权,而由国家在危机时期支持该系统。当其他中介想出如何加入其中时,很少国家愿意重新控制,惟恐引发资本外逃。结果金融体系已经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间央行能够在下一次危机逼在眉睫时,抵制另一次救助的呼吁。但派对总是继续下去,因为领袖会随着资本的曲调起舞。

OpenAI未能继续履行其使命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国家不能保护其公民免受资本掠夺,那么一个拥有少数善意董事会成员的小型非牟利组织,也同样永远没有机会实现愿景。

Katharina Pistor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比较法教授

Project Syndicate独家授权刊登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