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团队发现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致病生物路径 研发新疗法治眼疾

2023-11-21 15:01

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诱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路径GHRH,现时已有已注册药物可抑制路径。谢晓雅摄
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诱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路径GHRH,现时已有已注册药物可抑制路径。谢晓雅摄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诱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生物路径GHRH,并可以以现有药物抑制。学系研究助理教授朱伟杰表示,中大将邀请50位病人作试验,有望可在5至10年内完成研究并推行新疗法。 

葡葡膜为眼球的内层组织,亦被称为色素膜和血管膜,具有遮光、供给眼球营养的功能,颜色呈深紫色,故称葡萄膜。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由眼球内组织发炎引致的眼疾,可导致永久失明。虽然患病率不高,惟缺乏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演变成慢性或惯性复发的眼疾,为患者带来极大困扰。 

 

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诱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路径GHRH,现时已有已注册药物可抑制路径。谢晓雅摄
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诱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路径GHRH,现时已有已注册药物可抑制路径。谢晓雅摄
司徒家浩表示,据其临床经验,绝大部分葡萄膜炎成因为非感染性。谢晓雅摄
司徒家浩表示,据其临床经验,绝大部分葡萄膜炎成因为非感染性。谢晓雅摄
朱伟杰表示,团队已经锁定一条名为JAK-STAT3的下游信号通路,并发现有已批药物可以抑制该通路。谢晓雅摄
朱伟杰表示,团队已经锁定一条名为JAK-STAT3的下游信号通路,并发现有已批药物可以抑制该通路。谢晓雅摄
杜林表示,GHRH受体抑制剂有潜力同时抑制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谢晓雅摄
杜林表示,GHRH受体抑制剂有潜力同时抑制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谢晓雅摄
谭智勇解释,葡萄膜炎的常见症状有红眼、疼痛和视力模糊。据估算,中国每年每10万人中有150人患上葡萄膜炎。谢晓雅摄
谭智勇解释,葡萄膜炎的常见症状有红眼、疼痛和视力模糊。据估算,中国每年每10万人中有150人患上葡萄膜炎。谢晓雅摄

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系主任、何善衡眼科及视觉科学讲座教授谭智勇解释,葡萄膜炎的常见症状有红眼、疼痛和视力模糊。据估算,中国每年每10万人中有150人患上葡萄膜炎。 

学系助理教授司徒家浩补充,据其临床经验,绝大部分葡萄膜炎成因为非感染性。类固醇是标准治疗方法,但对部分患者并不奏效,而且长期服用高剂量类固醇可引致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等。 

他续指,二线治疗包括二线免疫系统抑制药物或生物制剂,但疗效有限,也有不少副作用;生物制剂费用相对高昂,甚至产生抗药性。他强调,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选择。 

团队利用实验小鼠模型模拟发病机制,发现一条释放神经内分泌生长激素的生物路径 GHRH,诱发致病细胞Th17分化,演变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团队又发现部分已注册药物可抑制GHRH路径,有望成为新疗法。研究结果已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学系研究助理教授朱伟杰表示,通过利用GHRH抑制剂有效抑制葡萄膜炎。然而,抑制剂或会抑制正常生长和发育,在临床应用上存在困难,但团队已经锁定一条名为JAK-STAT3的下游信号通路,并发现有已批药物可以抑制该通路,进一步开发新治疗。 

学系博士后研究员杜林表示,Th17 细胞可能引起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根据相同的理论,GHRH受体抑制剂有潜力同时抑制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 

葡萄膜炎的成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包括自身免疫性)。感染性葡萄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而大多数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没有确定的病因。 

记者 谢晓雅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