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展开400医生参与 卢宠茂︰部分收费较高惟市民有选择权

2023-11-13 15:29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今日(13日)在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举办启动礼,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在致辞时透露,已有30个医疗机构、约400名家庭医生、共600个服务点参与计划,对短时间内有众多私家医生响应感到「好开心」。

七成医生治疗阶段共付额低于或等同政府建议的150元 

他指,七成参与医生的治疗阶段共付额低于或等同政府建议的150元,反映政府建议的定价相当合理,亦理解医生会根据服务定点、经验等厘定收费。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今日在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举办启动礼。脱芷晴摄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今日在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举办启动礼。脱芷晴摄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脱芷晴摄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脱芷晴摄
医卫局副局长李夏茵签名留念。脱芷晴摄
医卫局副局长李夏茵签名留念。脱芷晴摄
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亦签名留念。脱芷晴摄
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亦签名留念。脱芷晴摄
医管局主席范鸿龄(右)前来道贺。脱芷晴摄
医管局主席范鸿龄(右)前来道贺。脱芷晴摄
医疗衞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也有到场。脱芷晴摄
医疗衞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也有到场。脱芷晴摄
退休巿民易女士指私人巿场验身索价逾万,决定参与计划并即场预约。
退休巿民易女士指私人巿场验身索价逾万,决定参与计划并即场预约。

家庭医生可望发挥更好角色

卢宠茂指,过往巿民作身体检查要在私营巿场自行付费,现通过新计划可获政府补贴到私家诊所检查。另一方面,过往家庭医生提供服务也无协调,在新计划下可吸纳过去非私家巿场的病人就医。同时,计划亦可望建立一人一家庭医生制度,让无病的巿民可在家庭医生接受筛查,有病者可作跟进管理,令家庭医生成为巿民的第一接触点。他认为上述三点均是推动基层医疗的重要原则,家庭医生可望发挥更好角色,最终赢的是香港医疗服务。

四分一医生定价较高  惟巿民绝对有权选择

对有两成多医生共付额高于政府建议,卢宠茂指即使有四分一医生定价较高,巿民也绝对有权去选择,若认为价钱是较大考虑,自会选择收费较低者。他透露,拟在明年初邀请大学就计划效益等进行检讨。至于何时纳入其他慢性病,卢指要视乎试点效益,而今年施政报告亦提及中学生牙科支援,相关计划亦拟采共付模式,可参照慢病共治先导计划效果后再推行。

慢病共治计划明年第二季作运作检讨

策略采购统筹处总监张伟麟补充,慢病共治计划会在明年第二季作运作检讨,包括运作框架、流程、电脑系统、覆盖药物等,专家组会检视现行40多种药物外,能否再丰富治疗偶发性疾病药种等。另先导期内会完成整体检讨,当中大学研究需时较长,明年开始后,相信至后年才完成。对设定检讨期准则,他指因明年首季起除地区康健中心外,家庭医生可在诊所让病人加入计划,故第二季是较好时机。

对医生请假或医疗集团会安排多名医生轮流应诊,能否做到建立医患信任关系目标,张伟麟指计划鼓励有熟悉病人情况的「替假医生」作后备,但无硬性规定,且考虑到病人会搬搬屋、医生会搬铺等流动性问题,亦允许有需要病人可回康健中心重新配对。

对首阶段有无设定参与巿民目标,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指慢病共治是「滚动式」计划,现以测试相关基建为主,指标非停留在有多少个巿民参与,而是整件事能否帮到巿民。

退休巿民易女士: 私人巿场验身索价逾万  决定参与计划

退休巿民易女士指,过去曾看过不少私人巿场验身计划,发现索价不菲,部分要上万元,故有却步。近年因年纪大身体变差,欲查看自身血压及糖尿病情况,看到康健中心单张后,决定参与慢病共治计划。她指,价钱及邻近家居是重要考虑因素,故选了在油尖旺区内执业医生,「先付120元做筛查,若要治疗只需付50元共付额。」

易女士今日亦即席预约医生。地区康健中心职员指,会为首次登记巿民,致电相关诊所或在网上进行预约,其后的筛查及覆诊安排则可在诊所内跟进。

记者:脱芷晴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