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文物馆办展览贺60周年校庆 展品包括镇馆之宝康熙青花万寿尊

2023-10-19 19:39

中大文物馆举办「润物有声:文物与我们的故事」展览。赵克平摄
中大文物馆举办「润物有声:文物与我们的故事」展览。赵克平摄

香港中文大学迎来60周年校庆,中大文物馆举办「润物有声:文物与我们的故事」展览,由即日起至2024年5月5日,免费入场。展览分为3个单元,分别为「初心 」「发揭 」和「开拓 」,展出60件馆藏珍品,当中包括镇馆之宝「康熙青花万寿尊」和文物馆开馆时《星岛日报》所做的大篇幅专访。

「康熙青花万寿尊」。赵克平摄
「康熙青花万寿尊」。赵克平摄
文物馆开馆时《星岛日报》所做的大篇幅专访。赵克平摄
文物馆开馆时《星岛日报》所做的大篇幅专访。赵克平摄
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赵克平摄
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赵克平摄
叶因泉《风景写生册》(长洲系列)。赵克平摄
叶因泉《风景写生册》(长洲系列)。赵克平摄
黄般若《太平山下》。赵克平摄
黄般若《太平山下》。赵克平摄
主席利荣森博士人像。赵克平摄
主席利荣森博士人像。赵克平摄

邀中大旧生名人李丽珊、林青霞及黄修平等录音分享文物诠释

展览介绍中大文物馆1971年9月诞生的故事,文物藏品与文物研究的关系,和文物馆的发展方向。馆方特别邀请多位中大旧生名人,包括李丽珊、林青霞、黄修平等,了解大学所藏的珍贵文物,并录音分享对文物的诠释、联想。

中大文物馆长姚进庄表示,回看中大创立至今一直秉持「发扬中国文化」的宗旨,中大文物馆亦在这方面有下苦功,今次展览有过去几代人做出的成果,同时亦有新事物的展示。

展览推广主任袁嘉骏表示,这次的展览除希望能「考古」外,同时能够「考现」。他指,对于公众来说,文物就像是把「历史」放进一个盒子,有兴致时就打开盒子,周末到博物馆看看展览;但在平时,这个盒子是关闭的,这些「历史」距离生活很远。


袁嘉骏指,邀请不同名人作声音演绎,希望能推深一层,去考察这些名人的现代生活,会否与文物产生关系,冀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感受文物。如乐队RubberBand的成员6号(缪浩昌)本身不懂得弹古琴,但古人对音乐理想的追求,可能传承在现代的音乐人身上,因此透过6号分享对古琴的看法,或能窥探出古时琴人的心境,和当代音乐人创作音乐历程。

展品包括文物馆开馆时《星岛日报》所做的大篇幅专访

今次展览亦展示过去几十年有关文物馆的旧报章和资料,包括文物馆开馆时,《星岛日报》所做的大篇幅专访。展区一隅亦摆放已故文物馆首任馆委会主席利荣森的人像,以纪念他为文物馆付出的贡献。

在传媒导赏期间,馆方亦介绍镇馆之宝「康熙青花万寿尊」。据介绍,它印有一万个不同文体的「寿」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生日礼物,象徵当时中国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这件国宝曾一度流失到海外,后来由利国伟爵士在英国买回来,并于在1999年9月9日,将它捐赠予文物馆。现时,全世界的公营机构中只收藏3件「万寿尊」,另外两件分别在藏于北京故宫和南京博物院。馆方邀请著名演员林青霞为「万寿尊」作声音演绎,分享她戏里戏外不同的人生,和对生命「万寿无疆」提出新的见解。

书画方面,展出由金牌运动员李丽珊挑选的3画,其中两幅描绘长洲,和一幅是太平山下。她在声音演绎中讲出了作为长洲人的体会,与台山籍港人画家叶因泉笔下的长洲,有甚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文物馆会继续保持一些新的创意或尝试,预期接明年年中有一个新馆落成。另外文物馆于2020年开展「时光艺游旧香港」计划,透过收集回来的香港旧照片,与Google Earth的现时实景作新旧对照。

记者:赵克平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