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黄建业:疫后香港「大病初愈」 吁撤辣激活楼市

2023-06-09 18:42

美联黄建业指疫后香港「大病初愈」,吁撤辣激活楼市。
美联黄建业指疫后香港「大病初愈」,吁撤辣激活楼市。

美联今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集团主席黄建业于会后表示,香港已全面通关近半年,复常步伐未如预期,股市冲上高位后回落,恒生指数目前在19400点左右徘徊,楼市亦不遑多让,楼价一度急速反弹,但近日已经放缓,二手交投同时回软,反映香港「通关」后的「亢奋期」已过,资金观望香港的经济及社会发展,裹足不前。

黄建业认为,过去3年本港经济受疫情严重打击,目前属「大病初愈」,特区政府须「火速进补」,固本培元助港复苏,建议彻底宽免外地人来港首次置业需付的3成辣税,以吸引资金流港「买砖头」,更可吸引人才来港发展职业生涯和安居,补充大量流失的人力资源,为香港发展燃点新动力;又赞成进一步放宽按揭,激活二手市场,加快流转,助港人安居置业。

黄建业表示,香港楼价长期高踞全球最高,正是国际城市、环球经济重镇的铁证。但是过去数年,香港先后经历贸易战、社会运动及疫情的影响,经济重创,严重打击投资信心,加上竞争对手步步进迫,港府应更进一步主动出击,善用香港具价值的资产优势,吸引中外资金留港投资,以加快香港经济复苏。而且现时香港面对长期人才流失,严重欠缺劳动力及创新力。适逢国内失业率高企,正是吸引国内人才来港工作的良机,故「撤辣」为楼市松绑,吸中外的「人才及财力」是最「刻不容缓」的振兴方案。

黄建业建议立即撤辣可为香港经济及社会带来6大利好:
1)    吸引中外资金来港买砖头,为港带来资金
2)    以楼市带动房地产、银行及资产管理等板块的发展
3)    加速人才来港落地生根,补充流失的劳动力
4)    加快二手流转,助港人安居乐业,改善居住环境,令更多人愿意留港建家
5)    振兴楼市,大幅增加库房收入
6)    助有资金需要的业主套现

事实上,香港楼市对中外人士仍然极具吸引力。香港作为大湾区一员,在港首次置业缴付的首期相对大湾区内其他城市为低;本港租金较内地高,但按息却相对较低,买楼实在更为划算。以购买一个800万单位为例,香港首期(以承造9成按保计算)只需要80万;反观,大湾区其他城市最低首期需付2至3成,即160万至240万,可见本港首期相对较低。

然而,由于非本地人在港置业需要缴付3成辣税,以上述个案计算,即高达240万元,连同1成首期,合共高达320万元,占楼价4成之多!入市门槛大幅上升,远高于大湾区其他城市,可见辣税大大减低专才来港落地生根的意欲。因此建议彻底宽免合资格专才来港首次置业需付的3成辣税,只需缴交首置的从价印花税,届时入市门槛比起大湾区其他城市为低。

楼市表现亦略逊预期,特别是二手的交投,受制于加息及新盘抢客,近期二手成交似呈拾级而落的迹象。据美联物业房地产数据及研究中心综合土地注册处资料,今年首五个月,二手住宅注册量录约19,705宗,虽然较去年同期高出约12.5%,但是却较2021年同期低约27.4%。黄建业指出,去年楼市属近半世纪罕见的「超级冰封期」,今年成交高于去年是必然的事,惟2021年与今年同属「楼市反弹期」,今年的二手交投却远逊于2021年,可见楼市的反弹力道仍未足够。

交投未见显著上升,不代表港楼的投资价值减低。对决心留港工作落地生根的港漂而言,在港置业仍然相当吸引,不少居港人士都认为港楼是「能买马上就买」,故很多新香港人取得身份证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港楼。然而,3成辣税却是阻碍中外人士入市的致命伤。特区政府虽然已提出众多「抢人才」措施,其中包括合资格外来人才可在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申请退还在港置业已缴付的30%辣税,惟税项「先付后退」,而且3成辣税实属「过辣」,令人才来港落地生根的意欲大减,亦影响中外人士成为港人的归属感。

与香港竞争对手的新加坡作比较,香港因为通关较迟,在很多层面都被新加坡拉近距离。惟近期新加坡因楼市「过热」而需提出「加辣」措施,令不少有意在新加坡发展的专才却步。新加坡本身资源相对匮乏,但香港却有背靠祖国的优势,此时正是香港出击加速「抢人才」的好时机,以吸引多于疫情前数量的人才来港为目标。虽然目前海外专才在港置业需付3成辣税,比起新加坡6成为低,但为了能更快地收复近年两地差距,应乘胜追击,加快「抢人才」,建议宽免合资格专才来港置业需付的3成辣税。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