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 不如识做人 港铁前主席马时亨

2023-04-29 11:16

常言道:识人好过识字。素以长袖善舞闻名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前局长、港铁前主席马时亨正是识人又识字,不过他说「识做人」更重要。他累积人脉的秘诀就是与人为善,真心真意帮助别人,言出必行,「话下次饮茶,但两年都无声气,别人也不会当你朋友。」
「识做人」是他的处世之道,即使人脉带来机遇,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去把握,这态度就是拼搏和乐观,亦是香港人的精神。
马时亨最近担任电视节目主持,访问了歌神张学友和影帝梁家辉等多位嘉宾,让他感受到香港能够从「六七暴动」后一直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终极秘密,靠的就是这份「香港精神」。

马时亨认为,乐观和拼搏就是当代香港人处世的共同态度。
马时亨认为,乐观和拼搏就是当代香港人处世的共同态度。

 

一九五二年生于香港,马时亨是不折不扣的香港仔,他个人经历就是一套香港奋斗史,早年居于筲箕湾石屋,后搬到北角美轮大厦居住板间房,一九七四年再移居九龙城爱民邨。这一代香港人的共同语言是「生活艰苦拮据」,马时亨说今天的香港人不可能想像,六十年代香港制水的苦况,「四日只有四个小时供水,包括你煮食、冲凉,甚么要用水的,都要在这四个钟内自己去补给,还要在大热天时排队取水,年轻一辈,根本无法想像,因为今天我们有东江水(供水)了。」
六十年代香港的共同时代伤口,必然是六七暴动,马时亨说那段记忆是永世难忘。他记得当时年仅十五岁,住在动乱最猖獗的北角,听从母亲劝告留在家中,不敢外出,「有一天,有直升机在上空盘旋,原来有暴动,就放催泪弹,当时我就不断用水泼落块脸,令自己不用这么辛苦。」

居加拿大受歧视

马时亨说当时太年轻,不懂得害怕,照样拼搏生活,由于家境穷困,即使考入香港大学,也要教四份书来帮补家计,「最远一份在油麻地,当时未有地铁,由港大去油麻地,搭车转小轮过海,要两个几钟,现在二十分钟就可以了。」
马时亨感叹香港进步之快,由六七暴动后迅速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他说他一九七九年移民加拿大多伦多,在当地银行担任分析员,饱受当地同事歧视,「我一个中国仔,几十人开会,无人同你讲话,当你不存在,没人理睬你。」后来凭藉努力,一九八四年在加拿大成为第一分析员,「一九八四年有二十万加元年薪,很厉害的了。」
回流香港后,马时亨的经历就为人熟知,由商界走入政府,二○○二年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二○○七年转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但翌年因病辞职。然后他重投商界,亦有担任公职,二○一六年出任港铁主席和香港教育大学校董会主席。
奔走政商界多年,不少政界人士都对他大为称颂,说他工作效率高,其广阔的人脉深入政、商、娱乐界,加上其圆滑的处事手腕,更是闻名政商界。
常言道:识人不如识字。马时亨可能是全港最适合评论此话的人之一。他深表认同「识人」比「识字」重要,但不等如不用「识字」。他更进一步说,「识做人」比「识人」、「识字」都重要,因为「识做人」是正确的处世态度,可以让人把握住机会,做出成绩。

马时亨十九年前到访新加坡,宴会上与他为邻的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已说新加坡不如香港可以背靠中国大陆,须自谋出路。
马时亨十九年前到访新加坡,宴会上与他为邻的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已说新加坡不如香港可以背靠中国大陆,须自谋出路。
《马时亨.香港情》节目中,马时亨访问多位同年代好友,诉尽香港今昔变化。
《马时亨.香港情》节目中,马时亨访问多位同年代好友,诉尽香港今昔变化。

与人为善心中富有

说起累积人脉的秘诀,马时亨说是「与人为善」,「对人好,好重要」。他强调帮助别人不能是贪图回报,「心要正,要真诚地对人好」,举例最近有朋友的母亲生病,他便马上联络全港最好的医生给对方做手术,真正帮助到对方解决急切的问题,别人亦会真心感激你。
他说「与人为善」的最大好处是「心中富有」,「帮助到人,不会计较金钱得失,因为心中也会开心。」,例如他曾到中学讲座,谈到梦想,打动了台下一位学生,留下来跟他讲述家中父母不支持他追梦,马时亨就出资支持了那位同学。他担任教育大学校董会主席时,也曾协助筹得七位数字款项,让一位学生继续学业,「钱出了,我没有回报,但想清楚我帮了人,是为社会做了一件事,自己是会开心的。」
与人为善外,马时亨说,也得待人以诚,「讲约饮茶,就真的要饮茶,话下次饮茶,但两年都无声气,别人也不会当你朋友。」他说话要算数,「如果我讲了,就一定要做。」怀住诚意做人,朋友自然多。
曾担任政府高官的他,自言当年开记者会,能叫得出六、七成记者的名字,因他认为人与人的尊重是双向的,官员若高高在上,「当记者是一个冧把,(称呼)蓝色衫那个,当人透明,不是尊重。」他会私下做功课,努力记住记者的名字,将心比己,显示对别人的重视,「美国总统都叫得出白宫记者的名字,行出来叫记者名,问记者想问甚么问题,记者发问时也不会那么狠吧。」
人脉的养成是一种修养、态度,马时亨说,人要懂得「一山还有一山高」,对人要谦虚,这是家庭教育应该灌输的正确态度,不可以「沙尘」,有时候道歉比不道歉还要好,「我入政府时,给人整蛊,我也有道歉。」不过成功不能只靠人脉。马时亨说,跟很多同辈香港人一样,他抱住乐观、拼搏的态度,捱过年轻时的穷困时代,是当代香港人共同拥有的精神。
香港经历二○一九年的创伤和三年疫情,马时亨认为,香港社会跟人一样,有高低起伏,经过很多次打击,每次都可以重新振作,走出低谷,相信香港人继续保持乐观和拼搏,必然可以走出低谷。
马时亨认为二○一九年的动乱规模比一九六七年更大,但与当年不同,香港有祖国作为贵人,可以依靠祖国迅速恢复。他又分享他二○○四年到新加坡参与活动,在一个宴会上,与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为邻座,他问及李显龙当地兴建赌场的计划,对方坦承,新加坡不如香港有中国大陆可以依靠,新加坡必须自求出路。马时亨感叹隔岸的李显龙,早就说中香港和新加坡的差异。

自小有表演天分的马时亨(左),中学时已参演校内话剧。
自小有表演天分的马时亨(左),中学时已参演校内话剧。
讲约饮茶,就真的要饮茶,话下次饮茶, 但两年都无声气,别人也不会当你朋友。
讲约饮茶,就真的要饮茶,话下次饮茶, 但两年都无声气,别人也不会当你朋友。

信香港可快速反弹

马时亨最近再度踩入电视圈,主持《马时亨.香港情》节目,邀得歌神张学友和影帝梁家辉等娱乐圈名人担任嘉宾,畅谈香港情怀,在嘉宾身上亦看见同辈人的拼搏和乐观精神,以及对香港的情怀。他说,梁家辉在节目透露,当年一日拍三组戏,几乎没有时间睡觉,只为赚钱养家,而他初时到北京拍戏,连普通话也不懂,仍然珍惜所有机会,做到最好;张学友是一代歌神,但唱片销量一度由二十万张跌至两万张,仍乐观面对,被问到为何当年踏入电影圈,张学友也不讳言是家贫,两人均凭努力爬到天王巨星地位,成为时代写照。
马时亨认为,现时年轻人应该学习当代人的拼搏精神,保持乐观,不要抱怨没有机会,觉得辛苦便放弃,笑说老一辈人和年轻人都应仔细观看他的节目,当代人可追忆当年情,新一代人亦可思及香港社会的迅速发展,得来不易。

带女儿游旧地 灌输爱港意识

马时亨自言很喜欢香港,住过新加坡、纽约、多伦多和伦敦,认为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香港。香港生活方便,交通快捷,饮食更是多元美味,即使居住空间较细,但胜在活动范围多,有很多地方可去。
马时亨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亦会培养两女的香港情,曾特意带女儿到他居住过的爱民邨和美轮大厦,诉说他的成长经验,「(女儿)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今日住得舒服,不能以为成功是必然,要知道经过很多努力,才有今天。」这种努力的精神,就是马时亨想教懂女儿的香港情怀。他两位女儿亦非常爱港,也很喜欢在香港居住。
谈到年轻人,马时亨认为,新一辈应把握机会增长见识,「有个机会去广州,嫌远不肯去,另一个人去便成功了。」香港是一个有很多机会的地方,但年轻人也需要付出,主动和努力,才能有收获,到达上一辈人同样经过努力而达到的高度。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