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环团研究称全球大型填海烂尾多 倡优先规划北部都会区棕地

2023-02-16 14:04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绿色和平联同本土研究社在今日(16日)发表有关「明日大屿危机」的研究报告,报告总结了国际间失败的填海案例,质疑兴建大型人工岛风险高、代价大,又指若不能解决规划、财政、生态等潜在问题,「明日大屿」愿景可能是「梦境」。报告指,北部都会区已有至少433公顷的快熟棕地,当中100公顷是闲置土地,促请政府优先规划并善用。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封面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封面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绿色和平与本土研究社研究报告截图

报告指,在外国52个大型填海项目当中, 至少有接近一半(46%)出现延误甚至「烂尾」等涉及整体项目完成度的问题。而面积达1,000公顷(约明日大屿之规模)的13个大型填海项目,77%均出现烂尾或延误问题,完整落成的项目只有1个(8%)。

大型填海项目的发展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私人主导」和「公私合营」。研究发现,「明日大屿」所采用的公私合营模式出现项目完成度问题的比率最高(60%),其平均填海面积远大其馀两种,可见政府邀请私人投资者参与是大型项目融资的常见手段。政府因而需制造足够「商业诱因」,包括让出一定控制权,令公众更难从填海项目得益,同时亦影响公众参与及规划决策。

以韩国松岛为例,私人发展商没有实现韩国政府当初吸引外资进驻当地的构想,反而运用规划上的自由度发展利润更大的地产项目,最后因公私合营纠纷引致规划愿景走样。报告指,由于政府是财政风险的最终承担人,难以撇除「包底」角色,当私人发展商无法偿还债务,面对财务问题时,政府为避免项目烂尾,往往也是由公帑「包底」。

质疑商业区供过于求 

报告又指,政府已推行建设启德及东九龙一带为「CBD2」,但其部份商业用地多次拍卖都流标,政府终在2021年申请改划当中五块商业用地作住宅用途,减少启德商业总楼面面积15%,加上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担心规划功能重叠,出现甲级商厦过剩。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