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雷雄德│向「懒做运动」说不

2022-08-11 12:00

每日抽十至十五分钟运动,有助改善孱弱的体质。资料图片
每日抽十至十五分钟运动,有助改善孱弱的体质。资料图片

上星期日康文署举办的「全民运动日」圆满结束,吸引不少市民及青少年参与,期望提升市民大众恒常做运动的习惯。数年前卫生署推行健康香港迈向2025活动计画,订出九项健康指标,包括减少酒精相关的危害、减少盐分摄取、减少吸烟率、遏止糖尿病及肥胖上升、减少高血压发病率,以及减少体能活动不足等。粗略估计,本港超过一半市民没有恒常进行运动的习惯,本港学童方面的人数比率更超过百分之九十。世卫专家警告,缺乏体能运动将会带来非传染疾病的沉重医疗开支。

如何推广市民维持恒常运动习惯的确是较困难的议题,世界各地不少研究分析市民不做运动的原因,当中包括没有时间、身体疲劳、没有同伴、缺乏资源或技巧等等,而在健康促进的行为研究中,发现最困难的是改变参与者的内在动机,跳出日常生活的舒适区,如何从运动中寻找到乐趣,培养出健康行为和习惯。

卫生署的资料显示,市民懒做运动的首要原因是「没有时间」。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同类调查中,「没有时间」同样是首要的障碍。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不妨尝试每日拿出十至十五分钟,或者少看手机十数分钟,进行毋须器材的轻松运动,例如以提升心肺功能为目标,到公园或海滨长廊急步行或缓慢跑步。首先感受运动带给身体正面的益处,运动时流汗和释放能量的舒适感觉,运动后晚上提升睡眠质素,运动恢复后充满能量的感觉等。流行的长跑热潮,不少长跑爱好者都是从这种循序渐进模式开始的。

其次两个障碍是「缺乏能量」和「欠缺同伴」,港人工作繁忙,缺乏能量很可能是体质较弱,尤其是步入中年,恒常运动能够改善孱弱的体质,提升血液循环系统,促进肌肉力量,适量运动令人活力充沛,精神爽利。至于没有同伴的问题,可以参加运动兴趣小组,或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做运动。

舒适的运动环境也是吸引市民做运动的诱因,例如维港一带的海滨长廊,傍晚时候很多市民进行缓步跑,一边运动一边欣赏维港两岸的灯饰,容易让市民跳出懒做运动的舒适区。

开始时每星期进行两至三次运动,循序渐进,持续四星期后便会感受到身体明显的生理变化,呼吸畅顺,充满能量,改善睡眠,纾缓压力,增强自信等等。当跳出舒适区后,可以为自己建立健康契约和目标,自我奖励。如果能够维持三个月以上,容易培养出恒常运动的习惯,实现「日日运动半个钟,健康快乐人轻松」!(雷雄德)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