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剧毒野菇闹市涌现 采摘食用随时无命

2022-05-31 07:55

夏天为大地带来雨水,更带来大量繁殖的野生毒菇,上周连场豪雨后两名妇人在东涌采摘野菇进食后中毒,有菇类专家警告,事故预示本港踏入进食野菇中毒的高危期,更指本港郊野至少有十种常见毒菇,之前更有市民进食剧毒「毒鹅膏菌」后死亡及须换肝保命。记者日前随专家在沙田直击视察,轻易在市区花圃草丛找到三种毒菇,他提醒市民「野菇绝不是食物,不值得搵命博」。

浸会大学国际学院「树木管理」学科统筹主任邓铭泽是本港树木及菇类专家,他指本港每年平均发生八至十宗市民进食野生菇类中毒事件,在绵绵春雨后,野菇便大量生长,往往早于三月起发生食野菇中毒事故,每年四至八月更是高危期,但今年春天乾燥又清凉,导致菇季迟来两个月,不过他估计随着炎夏来临,加上市民爱行山,增加在野外遇到菇类的机会,由现在起同类事故会上升。衞生防护中心更指,九成野菇有毒不能食用,并于一九年的《传染病直击》总结三十宗中毒个案,虽然大部分个案只出现肠胃道症状,但死亡率仍高达百分之二。由一九年至今,本港有近五十人进食野生菇或街市出售的菇后中毒。

绿褶菇似草菇 被指「沉默杀手」

  邓铭泽指,连串中毒事故反映市民常把毒菇错认为食用菇及竹笙。近年,邓铭泽与玛嘉烈医院合作,当发生进食野菇中毒事故,他除向医院提供毒菇资料,院方更给他毒菇照片协助辨别种类,以便医生尽快下药,避免耽误治疗。他指,坊间一般认为颜色愈鲜艳的野菇愈毒,其实不少毒菇呈灰或白色,平平无奇,以全球引发最多中毒事故的绿褶菇为例,其外形近似可食用的草菇,或颜色雪白又带清新菌香的剧毒「致命白鹅膏」,外形不显眼却足以致命,认为是「低调又沉默的杀手」。

邓铭泽在石门一处花圃发现已枯萎的绿褶菇(手持)及珠鸡斑白鬼伞(箭嘴)。
邓铭泽在石门一处花圃发现已枯萎的绿褶菇(手持)及珠鸡斑白鬼伞(箭嘴)。

雨后遇阳光 爆发性生长

  邓铭泽研究本港菇类多年,他指本港至少有十种常见野生毒菇(见表),包括绿褶菇、小托柄鹅膏菌、致命白鹅膏、假褐云斑鹅膏、晶粒鬼伞、绿褐裸伞、裂丝盖伞、纯黄白鬼伞、淡黄竹荪及黄硬皮马勃等,各含有不同毒素成分。他续称,进食不同的毒菇会出现不同的中毒反应,大致可分肠胃中毒、肝肾中毒、神经中毒、酒醉中毒及溶血中毒等五种。当中毒性最强的是鹅膏菌,由一三至一八年,本港至少发生四宗误吃鹅膏菌中毒个案,酿成一死三伤,四名病者均出现急性肝衰竭,其中一人死亡,两人要移植肝脏,另一人则自行康复。其中一八年的死亡个案,一名长期病患者在大埔采摘数株「毒鹅膏菌」回家进食后腹痛、呕吐及腹泻,翌日肝功能受损恶化,数日后离世。

  上周五,邓铭泽到沙田石门一带花圃草丛巡视,当日天色阴暗,早上倾盆大雨,雨后的花圃草丛十分潮湿,在短短一个小时行程中,已在路边花圃发现三种毒菇,包括最常见及最多人中毒的绿褶菇、珠鸡斑白鬼伞、簇生鬼伞。当日所见的两棵绿褶菇,都生长在一棵大树的根部,当时因大雨后地面及泥土十分潮湿,一尺外是三至四棵珠鸡斑白鬼伞,再一尺外是数棵毒性未明的琥珀小皮伞。他指由于上周中曾下大雨,通常在雨后一两日遇上阳光照射,野菇便会爆发性生长。

  邓解释,菇菌类有腐生性及共生性,所以同一枯叶、腐木或泥土上,会长出不同菇菌。现场所见,该两棵绿褶菇已遭大雨破坏而枯萎,其馀的珠鸡斑白鬼伞的顶部亦冲塌。他称,绿褶菇及珠鸡斑白鬼伞均是本港常见毒菇,进食后会出现肠痛腹泻等徵状,珠鸡斑白鬼伞虽不列入十大毒菇,但仍不可轻视。

本港常见十大毒菇
本港常见十大毒菇
本港常见十大毒菇
本港常见十大毒菇

进食簇生鬼伞 酒后现酒醉中毒

  其后他在石门港铁站附近行人路,一处人来人往的花圃竟发现一大群只有一厘米高的簇生鬼伞。现场所见,近百棵簇生鬼伞由地砖缝隙及湿润泥土中长出,白色顶部如吊钟,外形有趣,但邓铭泽指,簇生鬼伞含可干扰人体分解酒精的酵素,若进食后饮酒可令当事人出现酒醉中毒。他补充,其毒素会维持一星期,若进食后才饮酒亦会产生中毒现象。他指出,无论是闹市及郊野都常见毒菇踪影,其中剧毒鹅膏菌在城门水塘及大帽山郊野公园等亦常见。

  进食毒菇可致不同中毒情况,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师袁美恩指,各种野菇含有不同毒性,当中毒性最强是鹅膏菌,鹅膏菌中普遍含有毒伞肽,其中的鹅膏蕈硷是一种耐热的八肽双环多肽,能主动进入肝脏细胞引致其死亡,诱发肝衰竭。她续称,鹅膏蕈硷有耐热特性,即使高温烹煮仍无法分解毒素。至于鹅膏菌中毒徵状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进食六小时至二十四小时后,病者会呕吐、腹痛、腹泻;在进食十二小时至三十六小时的第二阶段,症状会短暂改善;但进食第四十八小时后的第三阶段,患者会急转直下,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昏迷,甚至死亡。袁续称,另有野菇含可影响神经系统的生物硷,会依附在神经系统不断作出刺激,导致出现流汗及流口水,若及时发现,可饮用大量清水稀释,使毒素排出体外。 

高等教育科技学院食品与健康科学学系助理教授蔡少薇博士亦指,另一种进食野生毒菇常见的中毒情况是毒素含刺激肠胃成分,市民在进食十五分钟后已发病,病徵主要是肠痛、呕吐及腹泻等与肠胃炎近似的徵状。

石门一处行人路旁的花圃,有大群簇生鬼伞由地砖及湿润泥土长出。
石门一处行人路旁的花圃,有大群簇生鬼伞由地砖及湿润泥土长出。

夜光菇亦有毒

  除十大毒菇,邓铭泽提醒市民近日可能在郊野见到俗称夜光菇的发光菇,邓于一五年首次在本港发现夜光菇,他指在枯树废木生长的夜光菇,于消化和分解时产生荧光素致发光,现时正是夜光菇生长季节,但夜光菇亦有毒,可致腹泻不能食用。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