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骗案停不了 骗徒扮「互联网公安」呃文员20万

2022-05-30 21:41

桥唔怕旧,最紧要受。警方表示,去年共接获19,249宗诈骗案件,较2019年的大约8200宗,增幅逾1倍,而市民因骗案而损失的金额超过65亿元。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表示,去年平均每半小时就发生1宗骗案,平均每日有1700万元被骗走。另外,本港前年录得1193宗电话骗案,较对上一年增加近85%,虽然去年数字稍微回落至1140宗,但涉案金额有增无减,由约5亿元增至逾8亿元。

有电话骗案受害人分享经历。年约40岁的陈先生是一位文员,今年初接到自称「互联网公安署」人员来电,陈先生指对方操普通话,声称他在微信发布售卖新冠病毒假药、洗黑钱,「他有提及自己的职员编号,甚至提议我用电话检查究竟该电话号码是否正确,证明他没有骗我。」

骗徒除主动要求事主核实虚构的身分,亦事先盗取受害人的个人资料,增加事件可信性。陈先生指,骗徒首次来电时,能准确说出其全名、身分证号码、年龄及出生日期,令他减低怀疑「他愈问愈多,再过一段时间又打电话来,都颇烦」。

陈先生后来按骗徒指示,登入一个假冒内地司法网站,当中显示一张包含他姓名和相片的追缉令,甚至有加盖印章。 「他(骗徒)指要检视我的银行资产,我提供了部分资料,对方由始至终都没有要求我汇款。翌日他要求我在手机下载一个流动应用程式,里面载列了多间银行的名称。对方声称银行公会要审查我的资料,其实那是「木马程式」,会盗取你的银行帐户和密码等。」最终,他被骗走约20万元。

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分析部份骗徒常用的手法,中心高级督察陆鸿基表示,大部分电话骗案的诈骗集团,都以海外为基地,骗徒除了假扮速递公司、银行或政府部门职员外,近期亦会利用疫情作为幌子。骗徒会指受害人身分被盗用,并被误认曾到访高危地区,之后指受害人由内地走私抗疫物品、偷运疫苗到港,或在内地散播与香港疫情有关的假消息,要求他们配合调查,包括要用手机下载木马程式,或到访伪冒司法机构网站,输入自己的网上银行资料及密码。最终受害人会被转走户口内所有存款。

警方强调,任何执法人员都不会向市民索取银行户口密码或金钱,作调查用途。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