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波疫情|消息指抵港人士隔离期或减至7日 取消英美等9国禁飞令

2022-03-21 06:47

消息指抵港人士隔离期或减至7日。资料图片
消息指抵港人士隔离期或减至7日。资料图片

第五波疫情下政府收紧多项防疫和社交距离措施,现行社交距离措施将于四月二十日届满,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最快会于今天就社交距离措施作中期检讨及交代。她透露其中一部分内容将会是「如何分阶段放宽措施」,并正检视针对九个国家禁飞措施,但同时也要防止疫情反弹,绝不能掉以轻心。《星岛日报》报道,消息指,当局极大可能放宽入境限制,包括修改熔断机制,取消英美等九个国家的禁飞令,当局亦有机会将抵港人士的十四日隔离期,减至七日。被问及本港是否仍继续「动态清零」,林郑表示,因本港仍处于疫情严峻阶段「整体抗疫路向暂时未完全决定得到」。记者:黎恩彤

林郑月娥昨日在疫情记者会指,在二月二十二日公布的一系列措施,会作一个中期检讨,她会争取明日有个中期检讨及交代。她强调现时疫情仍然严峻,虽然好像已过顶峰,有一定的向下趋势,但在污水检测及市民出行的数字可见仍有反弹,从八达通出行纪录来看,也是有一定反弹,因此不能够掉以轻心,要视乎疫情才可决定在甚么情况下放宽社交距离措施。

林健锋:不能长期与国际隔绝

对于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提倡,可考虑放宽国际航班抵港限制,林郑月娥回应说,针对九个国家或地区的「熔断机制」,这是非常严厉的措施,她日前已提出会检视,并强调即使放宽取消禁飞,对抵港的乘客入境时仍有要求,详情稍后一并公布。消息指,当局极大可能放宽入境限制,包括修改熔断机制,取消现时英美等九个国家的禁飞令,同时令日后的国际航班亦没有那么容易被取消。消息又透露,当局亦极有机会将抵港人士的十四日隔离期,减至七日。

行政会议成员林健锋认为,现时是适当时间放宽熔断机制和入境隔离措施。他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可能长期与国际处于隔绝状态,否则会影响香港的国际地位。他指不少以香港为亚太总部的跨国公司,其高级管理人员在去年圣诞假回乡度假后,因为香港禁飞令而无法返回香港,部分唯有转到新加坡,例如文华酒店的营运就已转到新加坡。他认为这些措施持续,会影响香港作为亚太总部的地位,因此需要适度放宽国际航班及入境隔离检疫的规定。

林郑称未决定整体抗疫路向

林郑昨天又被问及本港整体抗疫路向要继续「动态清零」还是「中国式与病毒共存」,她表示,因本港仍处于疫情严峻阶段「整体抗疫路向暂时未完全决定得到。她指,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内地,或须重新检视疫情发展状况及相对的处理手段,又引述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表示,希望在抗疫时付出最小的代价,去达致最大的效益,认为抗疫措施须考虑公共衞生、经济需要,以及市民接受程度。但她强调,不想纠缠于如何去特别形容,因为每种说法都会引起不同揣测及演绎。

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陈肇始昨日亦于社交网站表示,目前疫情在高位徘徊,一定要继续保持严谨的社交距离状态,传播链才会慢慢断掉,疫情才会得到控制。她说,防疫策略重点是保护长者,会加强支援安老院舍和残疾人士院舍,包括为长者提供治疗新冠肺炎的口服药物及加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为院舍长者的保护。至于社会有意见认为,在疫情后要成立委员会检讨政府的危机管理,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在这一波疫情中,有许多地方要事后检讨,范围应要广泛,包括长者成为今波疫情的死亡个案群组、安老院设施及推动公共衞生工作等,对于全面检视政府、民间或者机构的行为,持开放态度。

亚洲多国限制入境情况

泰国二月一日起,全球已接种认可疫苗的旅客可申请「免隔离入境泰国签证」。从四月一日起,旅客赴泰不必再出示登机前七十二小时的PCR核酸检测,不过仍需进行落地后的PCR核酸检测和落地第五天的ATK快测。

新加坡向香港等地开通「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TL)入境,自本月十五日起,来自第一类低风险国家及地区(中国内地、台湾、澳门等),以及透过VTL入境者(香港、英国、美国等),在入境二十四小时内,只要自行快测并将结果上传至星政府规定的网站即可。若无事,入境后毋须隔离。

马来西亚 四月一日起重新开放边境,所有已完整接种者入境后不须强制隔离;不过,旅客搭机前及抵境后仍须接受检测。

日本 三月一日起放宽入境限制,允许非观光目的外国人入境,包括商务客、留学生等。入境人士必须已接种新冠疫苗,及持有阴性检测证明,PCR检测为阴性等条件下,入境后的隔离天数将缩短至三天;而来自低风险的指定国家及地区人士,完成接种三针疫苗后可豁免隔离。

南韩今日起放宽海外入境规定,已接种新冠疫苗两剂者,入境后不必隔离七天。入境者PCR核酸检测规定也放宽,原本在入境前及入境第一天、第六天要进行共三次PCR检查,本月十日起减为两次,入境后第六到七天可以快检代替。

更多第5波疫情资讯,请到以下专页浏览(按此)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