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证多食肉类致空气污染 每年致中国9万人早死

2021-12-28 21:16

中大研究发现多肉饮食加剧空气污染,每年导致中国9万人早死。资料图片
中大研究发现多肉饮食加剧空气污染,每年导致中国9万人早死。资料图片

香港中大联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及北京大学合作研究发现,中国人自1980年至2010年期间,肉类产量由15兆吨增至80兆吨,每人日均食肉量由早年30克,到最新已达150克以上。人均肉类消耗量增加5倍,导致农业氨排放量增加63%,期内微细悬浮粒子每年每立方米浓度亦增10微克,估计每年导致9万人过早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

研究负责人、中大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副教授戴沛权指,以往研究主要针对肉食对温室气体的影响,以及多肉饮食的健康风险,即使讨论空气污染亦要关注能源使用,今次研究则揭示多肉饮食对空气质素的影响。

养殖禽畜以及种植畜禽饲料的过程,都会有氨气产生。氨气本身是微细悬浮粒子来源之一,即同样会影响空气质素。研究亦发现,沿海城市普遍较富裕,因此食肉量较高,但最受影响的往往是较不富裕的农村。

戴沛权表示,较高的肉类消费不但会引致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研究证实会加剧微细悬浮粒子的形成,使空气污染恶化。他说,研究进一步推算,如果中国以《2016年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更健康的多菜少肉饮食方式,取代目前肉类密集型的饮食习惯,可减少氨排放、微细悬浮粒子浓度,以及空气污染相关的死亡率。根据《2016年中国膳食指南》,每日约40至75克已足够身体所需,即相当于手掌心的分量。

研究推算,只要每人日均食肉量减至50至60克,农业氨排放量可减少2成,微细悬浮粒子浓度可以少6微克,避免每年有7.5万人早死于空气污染。港人日均食肉量甚至比内地更高,或达到200克,而意味港人起码每日要食少一半肉。研究呼吁市民由自身出发,减少食物浪费、减少食肉以保护环境。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兼本论文合著者林汉明补充,这项研究是证明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的好例子,展示全球大气变化模型可以跟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饮食互相关联和影响。
中大研究揭示采取少肉饮食模式可减少空气污染及相关的过早死亡。资料图片
中大研究揭示采取少肉饮食模式可减少空气污染及相关的过早死亡。资料图片

 

建立时间:21:16

更新时间:22:29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