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就收生不足首开腔 研学校迁「北部都会区」

2021-11-08 07:05

林郑月娥(右)接受教评会主席何汉权专访,承认在学龄人口结构下跌,学校汰弱留强「无可避免」。
林郑月娥(右)接受教评会主席何汉权专访,承认在学龄人口结构下跌,学校汰弱留强「无可避免」。

中小学学龄人口下跌,掀起新一波「杀校潮」。特首林郑月娥接受教育评议会专访,首度就收生不足开腔,形容以往过渡性措施不足应对,学校汰弱留强「无可避免」,当局将会策略处理,包括把学校迁往「北部都会区」,料明年首季提出清晰方案。她亦表态认同「一校一医护」,认为可探讨按校情把「一校两社工」之一的社工人手,转为驻校医护人员。

特首林郑月娥上周接受教育评议会专访,主席何汉权向本报称,访问逾一小时,由他偕身兼中小学校长的执委,包括蔡世鸿、陈玉燕、郑家宝及潘咏仪等人访问林太,并就多项教育议题交换意见,形容林太熟悉亦着紧教育,讨论相当深入。

汰弱留强 无可避免

近期学界关注出生率下跌与移民潮夹击,导致学龄人口下跌,港岛东区更有两所中学收生不足,面临「杀校」危机。林郑月娥表明,今次学生人数下跌属结构性问题,不能如以往般采取过渡性措施处理,扬言学校「无可避免地要汰弱留强」。

为降低学生人数结构性下跌带来学校生态的震荡,林郑月娥称已责成教育局提交计画,同时因应《施政报告》提出发展北部都会区,考虑策略性地把部分学校迁往新发展区,料当局明年首季,推出更清晰的方案。她指政府也带头停办部分官校,教育局早前已宣布停办广东道官立小学与香岛道官立小学,并重置筲箕湾东官立中学至西贡区。

林郑月娥坦言,因跨境生人数众多,在疫情防控下,暂时难以处理通关问题,当局已在深圳物色地点,让跨境生暂时集体上网课,重建社交生活。对于教评会提出开放非本地生,来港自费入读公营学校为生源「开源」,她认为办学团体更宜考虑北上办学,满足大湾区内港人子女的就学需要,而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均大有发展空间。

新冠疫情下,学校防疫抗疫措施再受重视,教评会多年建议参考邻近国家及地区做法,落实「一校一医护」,何汉权席间再度向林郑月娥表达诉求,让学校按情况设立驻校医生、护士或中医师,获她认同有设立需要,更称其子在寄宿学校就读时,亦有医护人员驻校,认为本港可探讨在「一校两社工」政策弹性处理,让学校按校情选择是否把其中一名社工资源,转为医护人员。何汉权透露,林太认为可与业界从长计议。

拟设官方智库研政策

何汉权指,教评会建议设立直属特首的「教育发展委员会」,由教育研究、倡议及实践的持份者组成,改变现时教育统筹委员会效能不足的问题,以有效制订及推动教育政策。林郑月娥认同可留待下届政府考虑,就不同政策范畴设立官方的智库组织。她亦提到,《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港澳专章」提出本港「八个中心」定位,虽未包括教育,但无论是让香港居民北上就学创业、加强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等,「一切落实还得依赖教育」。

《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