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成:处理旧区楼宇双老化 延长楼宇寿命才是正本清源

2021-10-31 13:19

顺成大厦未翻新前,地下大堂的出入口较狭窄 (左),翻新后更宽敞。网志图片
顺成大厦未翻新前,地下大堂的出入口较狭窄 (左),翻新后更宽敞。网志图片

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今日在网志中表示,贯彻在不同楼龄楼宇实践多元的楼宇复修策略和模式,延长楼宇寿命,才是处理旧区楼宇双老化的正本清源之道。

韦志成表示,面对楼宇及城市环境双老化的挑战,市建局在地区规划层面,积极应用创新科技和数据分析,加快市区更新的步伐;在楼宇复修的工作上,亦致力提升业主和物业管理业界,在楼宇维修以及推动预防性维修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让楼宇维持良好状况,延长寿命,从根源著手减慢楼宇老化。

市建局辖下4幢安置大厦,包括西营盘顺成大厦、旺角豉油街12号、深水埗丽珠大厦和大角咀必发台,楼龄已达30年,需进行全面的楼宇勘察及翻新工程。局方在该相关复修工作中,采用「改造重设」策略,提升楼宇设施至现代标准,亦引入「保养为本」的维修理念,采用易于维修、耐用的物料,改善楼宇设施的可使用期并提升设施维修的效益。

他以西营盘顺成大厦的翻新工程为例,针对部分悬挂在公用地方的设施,在选用围封的假天花物料时,由传统的石膏板改用装卸上更为灵活的铝板天花,当日后要维修或检查时,工程人员轻易拆卸铝板,较过去沿用石膏板更省时和减低工程成本。局方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团队在翻新顺成大厦时,留意到靠近皇后大道西地下大堂的出入口较狭窄,而原本设在大堂的垃圾房占据整个大堂约三分二的空间。团队在翻新时,将垃圾房迁至大厦德辅道西一方的地下,令现时的大堂更宽敞,方便居民出入。

该局亦试行「预防性维修」概念,在翻新楼宇公用部份和更换屋宇装备设施外,一并为电力、排水、消防、升降机等设施加装智能运作监测系统,确保楼宇维持正常运作,对设备状况持续监测,减少设施因突发故障而作紧急维修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局方亦研究应用更崭新的「预测性保养」概念,整合和分析定期监察设施装备使用状态所得的相关数据资料,预测维修保养的需要、时间表、所需物资和开支等,以制定长远的维修计划。

他形容,市建局在4幢安置大厦的复修工作,为「中年」楼宇在实践维修保养工作方面起示范作用。他认为,若要达致最大成效,应采用更具前瞻性的楼宇保养概念,推动「预测性保养」,通过对设备状况的持续监测,做到在问题发生之前已作出评估,并制定长远的保养计划及各项预算,才能从楼宇「护老」迈向至「防老」这个市区更新的长远目标。他续指,市建局早前公布油旺地区研究的结果,留意到社会上有不少意见,聚焦如何在地区规划层面,应用新规划工具。他指,旧区、楼宇老化的规模庞大,社会在缺乏财政和土地资源来应付旧楼重建的前提下,贯彻在不同楼龄楼宇实践多元的楼宇复修策略和模式,延长楼宇寿命,才是处理旧区楼宇双老化的正本清源之道。

顺成大厦的假天花 (右图) 改用铝板天花。网志图片
顺成大厦的假天花 (右图) 改用铝板天花。网志图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