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水域矽藻20年倍增 科大指与人类活动有关

2021-10-14 17:03

由双鞭毛藻引起的红潮。科大提供
由双鞭毛藻引起的红潮。科大提供

全球暖化严重,科大研究人员发现,近20年间一种被视为水质指标的常见微藻「矽藻 (Diatom)」,在珠江口水域较另一种常见微藻「双鞭毛藻 (Dinoflagellate)」上升接近一倍。研究团队估计比例增加,或与人类各种活动有关。

矽藻及双鞭毛藻均为生长在香港水域的两种主要海藻品种,占全港海藻总量约8成,矽藻较常见于污染较轻微的水域,相比带有毒性、甚至可以令鱼类死亡或海水缺氧的双鞭毛藻,它一直被视为是对海洋较有利的品种。

团队分析2000年至2017年包括温度、海水营养成分及含氧量等数据,观察矽藻及双鞭毛藻的比例在18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团队建立多个统计模型分析数据,发现矽藻的增长未必是基于水质有所改善,而是由于珠江口海水的营养成分出现变化,当中包括因人类各种活动而导致海水硝酸盐含量急剧上升,而温度及海水养分亦影响藻类数量,预期在营养成分不变的前提下,水温每上升1至4度,矽藻/双鞭毛藻的比例最高可上升达12%。

有关研究结果已于《Global Change Biology》刊载 ,科大海洋科学系副主任、讲座教授刘红斌指,红潮或藻华是一个重大的环境议题,统计模型为预测甚至预防红潮或藻华带来新见解,又指曾有文献提到,并非所有矽藻皆对海洋有利,部分矽藻品种如尖刺拟菱形藻,或会对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神经系统有害,故将进一步研究矽藻所引起的红潮或藻华对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这些有毒品种的数量及形态。

显微镜下的矽藻。科大提供
显微镜下的矽藻。科大提供
显微镜下的双鞭毛藻。科大提供
显微镜下的双鞭毛藻。科大提供

科大海洋科学系副主任兼讲座教授刘红斌领导的研究发现珠江口水域矽藻数量上升。科大提供
科大海洋科学系副主任兼讲座教授刘红斌领导的研究发现珠江口水域矽藻数量上升。科大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