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惠宁:住房问题牵动中央的心

2021-10-01 04:30

■骆惠宁主任昨到多处地点,了解市民生活实况。他亲与住「笼屋」的市民谈话。
■骆惠宁主任昨到多处地点,了解市民生活实况。他亲与住「笼屋」的市民谈话。

  (星岛日报报道)今日十.一国庆,中联办昨日率先启动国庆「落区聆听 同心同行」活动,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再次落区,深入基层,走访慰问「笼屋」住户等,传递中央对香港基层民生的关心关注,听取意见建议,「耳闻不如目睹」。他亲睹「笼屋」住户的居住环境挤逼,坦言心情十分沉重,表明「必须加大力度解决住房问题」,他知道特区政府正在积极谋划,也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中联办不但重视社会各界代表性人士意见,更重视直接听取基层市民呼声,有关活动会恒常化进行。

  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昨午前往旺角,探访几名「笼屋」住户,身处在不足十九平米的空间,分为四个仓,共十一个牀位出租,平均人均居住面积不到两平米,直言「耳闻不如目睹啊!」

  骆惠宁说,亲眼见到这么挤逼的居住条件,心情十分沉重。他强调,「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问题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听说过『笼房』,但是耳闻不如目睹,二十万人这种条件、如此的情况,确实让人感到心里面很沉重。住房问题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这确实是老百姓的烦心事,也一直牵动中央的心,中央很关心的,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加大力度解决住房问题。」

  其中一个「笼屋」住户岑先生说到,他在二○○九年一月开始申请公屋,等了十二年,仍看不到「上楼」的希望。其他住户们亦指,最大的心愿快些「上楼」。

  骆惠宁回应指出,「必须加大力度解决住房问题」,「要解决住房问题,必须涉及到土地、规划、投入那些具体问题,但是说到底,这个起决定性作用是甚么呢,它还是一个发展为了谁的问题,那这就牢固地说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这个理念,那么具体的问题也都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他们知道特区政府正在积极谋划,也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中联办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为民谋利,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骆惠宁身在旺角时,亦曾与街边小商铺店主交谈,了解疫情下的经营和生活状况。

  他并来到深水埗街坊福利会会堂,巡视由中企组织的「医疗服务进社区」活动,与医疗服务站候诊市民交流,他亲切询问前来就诊市民的身体状况、就医情况。他回应称,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市民需求,提出动员中资企业提供更多服务。他重申,「中联办不仅重视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更重视听取基层市民的呼声,所以今天听听你们的意见。」 

  昨早,骆惠宁又到过香港仔避风塘,登上「新得利号」渔船,与渔民交流,大家都感激中央关心支持,他就说,中央非常关心香港渔业发展前景,不久前出台《港澳流动渔船渔民管理规定》,有不少突破性政策,希望香港渔业界抓住机遇,用好国家政策支持,打造现代化渔业。

  他强调,中央高度重视香港经济民生,近期针对不同行业出台了廿一项惠民政策,「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普通老百姓过好日子。只有广大市民的生活好了,幸福感强了,香港才算发展得好!」「我来香港一年半多,看过劏房、到过屋邨、去过小企业、小商铺,今天(昨天)上了渔船,很有收获,以后还会去更多基层社区。」

  随后,他往数码港了解香港青年创业情况,在参观一家科技公司时,更走到机器人互动区,饶有兴致地操作机器人远距离按压一枚鸡蛋。他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年轻人能在前沿技术领域深耕、创造,是站到了「时代的风口」,希望香港能够培育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得知一些科创公司依托大湾区城市、同时在香港和内地布局后,他赞许,又指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不仅要培育和引进大批高端科研人才,在一些科研领域形成突出优势,还要解决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市场空间问题,这就必须要融入国家科创体系和发展大局,合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他重申,中央对香港青年的发展非常关心,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支持青年发展的八条措施,特区政府也推出不少支持青年就业创业和融入大湾区的政策,希望大家把政策用好,把握历史机遇,干出一番事业。

  骆惠宁昨日的基层走访,是中联办国庆期间「落区聆听 同心同行」活动的头炮。中联办干部将在未来一周会深入基层社区,了解市民生活,倾听市民心声,以更密切联系香港社会各界、更主动服务香港市民,有关活动以后还会常态化。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