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觑准大湾区发展空间 DSE生内地升学增

2021-07-20 07:34

有升学顾问预料,学生离港读书的人数将持续攀升。
有升学顾问预料,学生离港读书的人数将持续攀升。

DSE明天放榜,继续求学是主流出路,不过对部分人而言,本地升学不再是首选。教育局的统计揭示,去年每七名中六毕业生就有一人离港,前往海外升学,占比创九年以来新高,当中以内地升学人数最多。究DSE生「出走」原因,有教育界人士相信与就业前景有关,「香港侧重金融、贸易及地产,大湾区的可能性较多。」而与往年比较,往台湾的港生数目增七成五,选加拿大的人更翻倍,料是为移民铺路,升学顾问更指,去年各地受疫情影响封关,近期部分地方疫情趋稳,查询情况更为活跃,预期外流的港生数目将进一步攀升。记者林紫晴陈倩婷

教育局近日公布《二○二○年中六学生出路统计调查》,逾四万四千名有回应调查的中六毕业生当中,约九成四人继续修读全日制课程,不过本地升学的人减少,而选择海外升学的人数由○九年的四千二百多人,大增四成至二○年的六千人,单看占比,海外升学人数占整体继续升学的人数近百分之十五,创九年以来的新高。

内地读书有助建立人脉

  报告罗列热门升学地点,其中最多中六生选择往内地,人数约一千八百人,其次为台湾,有一千五百多人(见表)。而台湾陆委会去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二一年度赴台就读学士课程的港生有约三千人,较二○年的数字增加两成六。教育界及升学顾问分析,两地大热原因与学科选择及发展前景有关。

  香岛专科学校有提供内地升学的预备课程,校长罗永祥直言,据国家教育部数据,港生内地升学人数每年已逾三千人,较教育局的统计多,「调查只涵盖文凭试学生,未计算在内地读高中的港生及读国际学校的人。」在学科方面,他指本港就业前景较侧重金融、贸易及地产,但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是创新科技,「深圳的华为、腾讯及大疆,随意说几家都属国际级。」他又认为大湾区的发展空间更大,学生在内地读书了解当地文化及建立人脉,将有助职场发展。

两岸科研学科选择较吸引

  熟悉内地及台湾升学的爱学游总经理张玉忠亦留意到,本港学生认为两岸的科研学科选择较吸引,「台湾及内地较多应用性、实用性的学科,而且愈来愈重视职业导向课程,不似香港般侧重于学术研究,或以商科为主。」学友社学生辅导顾问吴宝城补充指,两地热门学科各异:「去内地升学的学生,较多选读中医、工商管理,以及软件编程等工程学科;赴台升学的学生则以兴趣为主,选读文化、设计、酒店、历史等学科。」

  留学的经济负担往往令学生却步,但罗永祥指出,港府有为内地升学学生提供资助,内地亦设港澳台生的奖学金,加上内地学费及生活费相对便宜,在经济方面提供极大诱因予本地生,变相推高内地升学率。

  至于毕业后留在当地就业的情况,吴宝城透露,近两、三年香港学生留在内地工作的比例较高,因很多人早已计画在当地发展;反观在台湾,比较多人因学费低、收生要求低而入学,故推断两年后因本港社会环境转变,而留在台湾工作的学生,将会明显增加。

新移民较接受内地升学

  不过,教育局今次的统计结果,与学友社今年三月公布的调查有出入,该调查反映,应届文凭试考生到内地及台湾的升学意欲均下降,吴宝城解释,即使已报读内地或台湾学府,被问及升学意欲时,部分学生往往不愿透露实际去向,故导致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他强调,若学生表明有意到内地或台湾升学,付诸实行的机会较高,「通常喜欢当地环境,才想去当地发展。」

  罗永祥则表示,他接触到的高中生当中,有一部分人是来自新移民家庭,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对答,他们接受内地专上教育的倾向较本地生高,「文化上,土生土长的港生未必能适应,新移民就无问题。」

为居留权赴加升学翻倍

  不少港人倾向让子女到英语系国家升学,教育局数据亦显示,去年到加拿大升学的人数为二百七十人,较一九年翻倍。学林社海外升学中心总经理黄奕星直言,对加拿大升学人数增加不感意外,疫情下加拿大的签证数字也反映,来自香港的申请数目一枝独秀,故近月每天均收到来自加拿大的学府升学新资讯,「加拿大那边都好希望吸引到香港人过去读书。」  自加拿大推出「救生艇」计画,黄奕星留意到,愈来愈多人查询两年制「学院课程」,冀能赶及于二六年前申请永久居留权。咏和海外升学顾问李斌亦指,除了中学生到加拿大升学,近月不少家长均有意通过到加拿大读书,以换取居留权,「他们比较实际,加上本身有大学学位,故会选择两年制课程,例如修读会计文凭,以助日后在当地搵工。」

  环凯移民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张家禧指,加拿大是奉行多元的国家,亦与全球多地一样,面对人口老化问题,有意吸纳有知识的年轻新血到当地。他表示,随着部分地区的疫情开始缓和,近日接获的海外升学查询变得活跃,「十个查询,有五个都问加拿大。」加上历史缘故,不少港人有亲友在加国,故部分人或转攻加拿大升学。他又指疫情下有学生滞后升学的情况,预料港生往外地留学的人数或进一步攀升。

《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