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李少文为山旮旯发声 爬梳史料保衞郊野

2021-05-31 07:58

开发郊野再成热议话题,李少文引旧史指郊野是为康乐而生,助提升生活质素。何健勇摄
开发郊野再成热议话题,李少文引旧史指郊野是为康乐而生,助提升生活质素。何健勇摄

未获大众支持的郊野公园建屋议题近日再被炒热,长春社高级公共事务经理李少文一如既往,埋首梳理历史:「郊野公园规划之初,以康乐为首,保育为次」,郊野助提升生活质素,价值高低社会自有公论:「疫情期间郊野人流增,而且地产商一边斥郊野霸地,同时又用自然美景作楼盘卖点。」代表甚么?「人不能与自然割裂。」李少文吁发展郊野前先自问:「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在红綫处处的时代,他未忌讳评政府政策,虽不知顶上的斧头何时铡下,但他决意尽力而为:「真相永远难听,我宁在真实中痛苦,胜于在幻想中快乐。」

与李少文在中葵涌公园见面,公园被大连排道的工厦群完全遮挡,难怪被称为隐世公园。「这里以前是牧场,养牛的,」他指向园内一处,「这里仍保留让牛只饮水的地方。」李少文在长春社深耕保育议题十七年,在他眼中,每寸土地皆有其历史,很多事都可以寻根究柢,郊野土地的出现亦其来有自。

划郊野公园之初 以康乐为首

  前人谈郊野公园起源,往往以六七暴动为起点,称为令市民在动荡后获心灵安慰而大幅规划,但李少文整理史料,发现最早于一九六六年政府已提出划定郊野公园,追溯时代背景,自四十年代起内地掀逃港潮,最初来港的是精英分子,到六十年代较多平民,港英政府视他们为难民。

  难民生活资源匮乏,有不少人自行在山边砍伐树木、建寮屋度日,有人将农地改为工厂,致山岭受破坏的范围渐大,「为了生计,道德上无对与错,但客观地令香港环境有很大变化,唯一解决方法是做好规划」。

  寮屋区发生多次大火后,为免社会累积更多怨气致动乱,殖民政府终将难民视作香港公民看待,增拨社会资源及福利,亦是此时,政府开始思考除了住屋之外,亦应提升市民生活质素。李少文认为史料在在说明,「郊野公园规划之初,以康乐为首,保育为次」。他笑言管理郊野公园较便宜,「政府其实是『计缩数』,最低成本做最大的效益」,郊野公园遂应运而生。

人类难与自然割裂

  四十多年来,郊野公园先是市民烧烤聚会的热点,至近年爬山风气盛,山野比赛、远足人士络绎不绝,而本港经历的两次疫症,郊野则暂时权充市民的避难所,一解港人苦闷。李少文直言,连有意在郊野大展拳脚的发展商亦难逃郊外的吸引力:「地产商一边斥郊野霸地,同时又用自然美景作楼盘卖点」,自相矛盾的论点,印证人类难与自然割裂,郊野确实有其价值。

  前特首梁振英重提可发展大榄郊野公园用地,指生态价值不高的地方,应尽快通过城规程序建屋。不过李少文指,郊野范围内有八至九成为集水区,亦有位处「山旮旯」之地,当年政府划地时亦已考虑郊野是否适合发展。

  今次被点名的大榄一带,李少文认为位置偏远、毗邻三号干綫有噪音问题,亦没有相应生活配套,吸引力低,不过他最不认同的是绕过现行机制,「你觉得生态价值低,但未做环境评估,标准由你定的吗?你是环保专家?」长春社曾在该处发现具保育价值的植物,但李少文暂不透露详情:「倘他(政府)真的上城规会时,我们须以此为理据。」

应吸取规划失误教训

  坊间有支持郊野建屋的论调是「雀鸟哪及人的生命般重要?」李少文指是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发展之前应抚心自问:「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社会、怎样的管治?」最省地的选项,可能是全部人留在室内,喂「电子奶嘴」予下一代,他再问:「这是否我们想要的香港?」

  又有人问:「无屋住、搵食艰难,何以追求其他事?」李少文提醒,香港是已发展的地方,意味城市已成熟,不会再有如发展中国家般有大型发展,若港人视自己身处第三世界地方属自甘堕落,亦反映政府规划有失误。

  李少文成长于春秧街劏房,由劏房走上细小的梗房,慢慢有空间与祖父辈分开住,他直言「每个政府都希望市民生活质素持续改善」,但七十后的他人到中年,眼见香港似走回头路。他强调香港的问题不单止住屋,而是整体配套,「在边缘地区建屋,有无交通?工作地点能否配合?」正如当年新市镇的构思是居民可于当区生活,李少文质问:「但新市镇做不到自给自足,我们有否吸取教训?」

评论政策恐招狙击

  由环保团体评论社会政策看似越界,连李少文也自嘲:「很讽刺,环团的视野不应该这么阔,政府才应看阔一点」,但政策不济会令环境受破坏,一环扣一环,环团难以不发声。他认为若政府连丁点批评亦接受不到,政策只会更坏,累积的压力及民怨亦会渐增。

  近日社会氛围转变,有人发表意见时更畅言,有人顿变得欲言又止。李少文不时评论政府政策,他坦言现时亦有被狙击的担忧,「似有一把斧头,在你头上像钟摆般晃动,不知哪天会铡下来」。若真有被噤声的一天,「到时专注做公众教育吧,人最擅于生存,问题是你想如何生存?」他说罢轻叹。

  不过这不代表李少文想撒手不理,他期望继续将事实真相及值得人关注的事件,继续以不同渠道告知大众:「真相永远难听,你将它美化永远是好事,但我宁在真实中痛苦,胜于在幻想中快乐。」

弃教席做记者 转投环保深耕保育

  李少文专注于乡郊及古迹保育,他期望大众对保育的意识提高之馀,更要做足fact check(查核事实)才算负责任。

  自中大新闻系毕业的李少文喜爱在山间拍照,步入职场后,他卖过电脑,做过教师,做过「环保beat」记者,对保育议题感兴趣,机缘巧合下加入长春社工作,一做已是十七年。回想当初放弃安稳教席做记者,他承认是放弃安逸,「可能有心瘾,想将我相信的、别人应该知道的事,告诉更多人。」

  他近年喜见大众对保育的关注度提高,不过他留意到网上部分保育资讯未经fact check,内容与史实不相符,「单凭一两张meme图、文字就下判断是很危险的」,他提醒市民应尽量查核事实,寻找真相,才称得上负责任之举。

真相永远难听,我宁在真实中痛苦,胜于在幻想中快乐。

《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