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展百年华人文化 逾七十文物穿越生死

2020-06-22 06:56

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主管史秀英表示,是次展览可看到逾七十件来自东华三院的文物,旁为用作稳固牌匾及对联的挂鈎和托,有倒挂的蝙蝠外形,象徵「福到」。
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主管史秀英表示,是次展览可看到逾七十件来自东华三院的文物,旁为用作稳固牌匾及对联的挂鈎和托,有倒挂的蝙蝠外形,象徵「福到」。

新冠肺炎疫情稍缓,多个展览场地陆续开放,其中位于尖沙嘴的香港文物探知馆,就正举行「百载筑迹——东华三院文物馆与文物保育」展览,为期近四个月,合共展出逾七十件文物,包括逾百年历史的牌匾、对联、祭祀用品等,还有早年的产房纪录,甚至东华义庄的文献等,从展览中可看到华人的生死观。记者:陈艳玲 摄影:陈铁刚

「东华三院文物馆其实是广华医院以前的大堂,在东华三院一百周年纪念时,才把大堂改为文物馆,但由于被很多广华医院的建筑物遮住,未必很多人知道闹市之中,原来有个文物馆。」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主管史秀英表示,近年因为广华医院重建,文物馆暂时休馆,因此可把馆内文物在其他地方展出,让市民继续有机会了解东华三院的故事。

认识早期社会医疗发展

东华三院由东华医院、广华医院和东华东院组成,今年正值东华三院成立一百五十周年,也是文物馆五十周年暨列为法定古迹十周年,在三个特别日子下,古物古迹办事处及东华三院文物馆遂于今年,在尖沙嘴的香港文物探知馆,举行「百载筑迹——东华三院文物馆与文物保育」展览,展出逾七十件馆内文物,包括逾百年历史的牌匾、对联、祭祀用品等,当中部分更是新增展品,例如铸有「东华三院」字样的玻璃奶瓶、产房纪录、互动游戏等等,适合大人和小朋友参观。

义庄租价列木刻曝光

展览共分为三部分。首部分介绍文物馆前身,即广华医院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文物馆的建筑特色;最后部分则介绍东华三院对历史保育的承担,包括历史建筑及档案。史秀英表示,东华三院保存大量档案和文献,包括病人入院纪录、海外华人书信等,保留的,除了是东华三院的历史,亦是研究香港早期医疗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材料。

事实上,东华三院多年来,除了有为基层服务的精神,也为死者服务,好像今年才被列为法定古迹的东华义庄,就反映了华人传统上要「落叶归根」的思想。

史秀英说,东华三院有段很长日子,为本地和海外华人做原籍安葬服务,是次展览便展出来自海外华人组织的书信,提及请东华为海外亡者提供协助。

「档案中如果不是有大量书信,也不知海外华人有落叶归根的盼望,这亦是华人的文化和传统,在劳苦一生后,最终都要回家。」史秀英补充,展品中包括一块东华义庄租价列木刻,上面列明不同类型庄房的租金,当中有「大房」、「双人房」、「单人房」等,相信很多人都未见过。

「小妇人」函请赠医施药

在今次展览中,史秀英特别推介几组展品,包括一封「小妇人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九二二年,当时广华医院的西医有政府资助,可赠医施药,但中医却是赠医不施药,当时就有位小妇人,希望广华医院可以施赠中药,因为赠医不施药,结果也是无用。」

史秀英说这位署名「小妇人有名氏」的女士,最初已捐了五百八十元,后来还致函东华三院总理,说会捐出四万零五百八十元,即毕生积蓄给广华,结果后来还加多一万元,促使总理们筹款,在新填地街买铺收租,把租金收入用作赠医施药。「这封信很感人,那时代的女性还未能抬头,社会以男性为主,但她却想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又够胆见总理,而总理亦有回应,整个故事很完整。」

对于学生来说,从展览中四幅巨型箴言板,亦可灌输德育信息。史秀英表示,四块箴言板来自广华医院的大堂,每块板的对象均不同,分别是总理、医师、司事和工役,提醒他们在医院工作的规矩。「例如总理做事要公道,医师则医如父母。」另外,司事要谨守岗位,工役要小心服务病人等,都是提醒各人要用心办事,对人要有爱心,而不是抱施舍的态度。

全文刊《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