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研大埔及元朗改建厂房 助中小企推动「再工业化」
2020-04-08 20:00
新冠肺炎疫情在港爆发之初一度出现口罩荒及抢购潮,其后激发不少公司机构设置本地生产綫,如科技园早前便将辖下大埔工业邨8,000尺厂房改建作无尘空间生产口罩。问及科学园会否提供更多地方开拓本地防疫用品生产綫,科技园主席查毅超透露,园区正研究于大埔及元朗工业邨腾空厂房改建作精密制造场地,甚至希望打造第二座精密制造中心,助中小企推动「再工业化」,口罩、防疫用品、中医药、保健品、食物加工等都在考虑之列。
去年反修例风波加上今年疫情来袭,为初创及中小企带来挑战。不过申请进驻科学园的企业数目一直未有减少,科技园公司表示,2019至2020年财政年度,入驻科学园的公司数目达124间,2020年1月及2月期间入驻的公司数目为正增长,共有14间企业进驻。而同期共有11间科学园内的中小型企业离开,当中有大部份为约满,个别公司因商业决定而提早完约。
查毅超解释,上述公司退租为商业决定,退租数字属正常情况,未收到任何因社会事件或疫情影响而倒闭的个案。他又说,园区培育公司增长速度快,当中自己2018年上任时主席时,目标是5年内将培育公司由268间增至500间,至今不足两年有关公司已增长至逾400间。
查毅超又指,科技园董事局曾考虑于去年及今年加租,但因应社会与经济环境转变而搁置计画,其后科技园公司更于去年10月主动减租减租一半,为期半年,今年2月又配合「防疫抗疫基金」措施免租6个月。
不过查毅超坦言,纯粹免租是治标不治本,并非支援科技企业的解决方案。他分析,一间公司的营运不只有租金开支,影响因素还可包括其客户群组是否同样受到打击、投资者会因近月环境变得非常谨慎或令资金紧张等等。他认为需要维持有活力的创科生态系统,才可令企业持续营运,而科技园公司亦就此提供不少支援。
当中,为进一步扶植及培育大学衍生的科技初创企业,科技园公司与港大合作,在邻近港大校园的太平洋广场设置「iAXON科技园公司西区中心」,供由港大学生、教职员及毕业生成立以专注深科技研发,并计画将其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初创企业申请进驻,成为科学园的园区公司。查毅超透露,未来希望以相同模式与中文大学及科技大学合作。
另外,《财政预算案》预留30亿元发展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计画,根据特别财委会文件,科技园公司初步建议在科学园第二、三期内加建两座数层高的实验室附属楼以及位于平台、2至3层高的专门实验室,总楼面面积约28,000平方米。科技园公司预期于2020-21立法年度谘询立法会相关委员会,2021年开展扩建工程,及于2022年至2024年分阶段完成。查毅超预料,扩建工程可带来额外7%的科研空间,可支援更多创科企业加入生态圈。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