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你唔勤力,实会乞食!
2020-02-21 08:39
昨天讲到香港的未来精英,大银行MT(管理培训生)受疫情影响,「在家工作」期间去了行山,把照片放上网,写上「人在野」字样,引起社会回响。赞同我的讲法的,不必说了;反对我的,说我这样讲,太苛刻了。苛刻的,不是我的说话,而是生存的环境。
生存环境从来都苛刻,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犹记得我还是在读幼稚园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你唔勤力,实会乞食!」她还用粉笔在地上写上「乞食」两个字,在我小小的脑袋留下深刻印象。
上世纪六十年代,二战之后十多年香港生活仍然艰苦,很多人在工厂工作。到一九六七年,香港爆发暴动,经济接近停顿,妈妈年轻时当车衣女工,后来和爸爸一起开了一间小店铺卖牛皮。那一年搵食艰难,生意太差,妈妈连走路时也在忧虑生计,心不在焉,仆倒地上,连门牙也跌崩了。
暴动过后,香港经济开始复苏。七十年代初,美元脱离金本位政策,美国大印银纸,美股炒起,一九七二年港股也炒出第一个大牛市。但好景不常,泡沫爆破,遇上以色列与中东国家打仗,中东向美国禁运石油,出现国际石油危机,香港经济一落千丈,那年我家的小铺,全年只做到一单生意,妈妈终日愁眉苦脸,「你唔勤力,实会乞食!」这两句话,又经常挂在她嘴边。
我有这个经验,经常跟朋友说,教导小朋友一定要在他们年幼时去教,最好在他们读幼稚园时便教。不要以为他们听不明白,即使深一些的道理,他们也会明白,且永记心中。到他们读中学后,开始反叛,要教已太迟了。
镜头一转,来到今天。今天父母已变得完全两样,很少父母会跟子女说「你唔勤力,实会乞食」,还会换上另外两句:「咁辛苦,就不要做了。」以下有两个真实例子。
有一对夫妇是会计师,年轻时在八大会计师行(现实是四大)之一做核数工作。每到年头是核数高峰,他们要赶工,每晚做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也很普遍。三十年后,儿子也读会计,也加入了四大会计师行工作,在核数旺季,也是要在凌晨一、两点才回家。妈妈见到心疼,对儿子说:「这样辛苦,不要做了。」儿子本来也怕辛苦,便辞去了工作,之后几年流离浪荡,一年转一份工,找不到工便旅行。我看这个孩子的事业前途废了,心想为甚么这对父母亲身捱过的事情,却轻松一句「这么辛苦便不要做了」,便毁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呢?捱一捱便可以挨过的事情,不愿意捱,当然捱不过了。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一名女孩,她上班没多久便在公司楼下的大堂「跣脚拗柴」。一般人看完跌打,马上继续上班。但这名女孩却请了病假,不是一天的病假,不是一周,也不是一个月,而是几个月一直请病假。公司致电查询其情况,遭到女孩的妈妈破口大骂,妈妈要女孩判工伤,女孩看医生验伤,她仍然说脚痛,医生左看右看,认为无问题,但怕惹麻烦,继续给她假纸,事情搞了很久才了结。有这样的妈妈,这名女孩的事业前途自然也毁了。
五、六十年代的父母是艰苦的一代,他们会教导子女要勤力捱苦。而七、八十年代的父母,是奋斗的一代,他们自己奋斗,上岸后,对子女却相当纵容。因为他们比较富裕,觉得子女就算不工作,养他们过世也没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变成享受生活的一代,对工作态度不一样了。但香港不是一个孤岛,香港和新加坡、深圳以至世界各大城市都在竞争,要成功的环境仍然苛刻,抱着「这么辛苦便不要做了」的态度,香港变成了一个富二代社会,总会坐食山崩的。
没有纵容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怎会有「人在野」的孩子呢?(卢永雄)
全文刊于《头条日报》「巴士的点评」专栏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