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贸易协议中国除笨有精

2019-12-17 10:35

中美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
中美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

中美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有趣的是双方都有舆论针对本国让步太多。美国有反华议员质疑特朗普向中国投降了,而内地亦有网民认为中国为何要买这样多美国货,让步太大。

看协议其实两国各有让步,以中国为例,主要是以二○一七年的贸易基础,未来两年每年增购一千亿美元的美国货,换取美国就将九月加徵的商品(大约一千二百亿美元)的税率由百分之十五降至百分之七点五。

有些人话,中国蚀大底,要买这么多美国货。我就觉得这种评价有些天真,无论如何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国,现在她行到中国门口,要迫中国买嘢,正如强盗临门,你想寸步不让,对方就鸣金收兵?要客观看中国的让步是否过多,现在看来中国在关键部位企硬了,包括:

第一,中国买美国货,并无月度的购买数量。闻说双方在十月达成原则性共识之后,为何再拗了两个月才达成协议,其中一个关键是美方要求,中国订出每月增购美国货的数额,那个月不达标就重启制裁,中方坚拒这个要求,认为不合理,会减低中国购买美国货的灵活性。

第二,中国未承诺彻底改变国企的制度,闻说双方贸易谈判的争议焦点,是美国质疑中国大量补贴国企,对美国企业构成不公平竞争,认为中国要彻底改变这个制度,中方就认为改变这个制度,等于颠覆中国的经济结构,所以坚拒接纳,结果双方并无提及这一点。

第三,中方未承诺让美方人员进驻中国的部门。据说美方一直坚持的执行机制,除了若中国违约,美国就单方面向中国制裁之外,还要求美方派人员进驻中国的部门,去监察协议的落实。中国认为此举侵犯主权,现时的协议亦无这种安排。

从以上三点来看,中国的谈判团是守住底线,愿意在购美国货上作出更多退让,但就不愿意在根本方面作出过多承诺,所以美国获得的只是一个买卖协议,而不是一个根本逼到中国举手投降、大力挫伤中国发展的贸易协议。

可能仍然有人觉得中国要每年买多一千亿美元的美国货,数量太多,这比去年五月时传闻中国愿意多买七百亿美元美国货更多。但估计每年增购一千亿美元美国货中,有一半是转移贸易,意思是中国本来从其他国家购买的东西,转移向美国购买,例如减少从中东购买原油,减少从南美购大豆,减少从澳洲购买牛肉,有部份国家非常亲美,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对中国都不太友好,买少一些他们的货品,多买一些美国货,这种转移贸易,可以「报答」这些国家亲美的态度,而中国实质上不会花多一分一毫。

假设中国真是额外从荷包中攞多五百亿美元来买美国货,这些货都不是白买,假设商品价值本来占了三分二,中国买贵了三分一,其实都是每年多花一百七十亿美元一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有三点一万亿美元,一年百几亿的净付出,如果可以换取贸易上比较和平的环境,仍是化算的事情。

美国硬迫中国多买美国货,扭曲了国际自由贸易关系,短期获利益,长期则要付出很大代价。美国的干预会鼓动很多美国农民,以至能源公司加大投资,满足中国的新需求。本来应该转型的,并没有转型,令本来无效的产能保留下来,更依赖中国市场。到三、五年后两国如果再反面,中国一撤销这些购买定单,美国国内的产业崩溃效应就会相当大。

掉转头来说,中国接受知识产权、开放市场上的改革,这正正是中国需要的。回顾中国入世后,家电行业开放得多,汽车行业开放得少,结果家电行业竞争力大得多,就知道保护性的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并不有利。加速开放,正是令中国产业提升的好机会。

总的而言,协议短期对美国有益,长远而言,中国除笨有精,可说各取所需,并不是一面倒的协议。(卢永雄)

全文刊于《头条日报》「巴士的点评」专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