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结果不如人意?选举过后宜修复心理

2019-11-25 22:12

有选民庆祝何君尧落败。
有选民庆祝何君尧落败。

区议会选举尘埃落定,民主派历史性大胜,控制17个区议会,建制派兵败如山倒。有人欢喜有人愁,若然今次选举结果不尽如你意,该如何是好?若处理不当,可能患上「选举后创伤」(PET- Post Election Trauma),因选举所产生的强大失落和愤怒。

反修例冲突燃烧至选举,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许多分裂和争执,从网上一路争拗到日常生活,由于彼此立场和理念不同,亲友也受到影响、甚至受到破坏。选举结果出炉,难免有人感到震惊、不敢相信、失望,愤怒、忧愁、甚是害怕不安。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有些美国民众因为不能接受结果、也不敢相信特朗普竟可以获得如此高的支持,对美国前景极度悲观,对社会群体也失去信心和归属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选后抑郁症状。

台湾有心理医师在去年当地九合一选举后建议,面对令自己失望的投票结果时,来帮助自己从失落和痛苦中产生自我修复能力。

民建联领导层向支持者鞠躬致歉。
民建联领导层向支持者鞠躬致歉。
民主党成为区议会最大党。
民主党成为区议会最大党。

建议一:离开刺激,释放压力
请先关闭电视新闻、登出社交媒体、放下通讯群组,试著让自己从选举的热度中渐渐冷却,避免在讨论群组中发表情绪化的言论。若有情绪想要发泄,无需过度压抑。如果悲伤可以哭一场;如果愤怒就找个减压的运动;如果大饱口福可以令自己开心就好好放松一下;如果焦虑烦躁时,就整理身边环境同时能整理心情;想要找人抱怨时,可以先书写,再慢慢舒缓激动的心情。

建议二:接受事实,找出意义
面对支持的政治人物落败,难免会感受到「不被认同」的沮丧与孤立感,这时要避免将自己定位为「受害者」,否则只会让自己丧失对人生的把握与对生命的信心。若有可能,让自己慢慢「接受」选举的结果,接受这个不如己意的事实,但可以试著找寻「黑中白」,在看似不称心满意的局面中找出正面意义,也藉此帮助自己重新对价值秩序的认知找回掌控感和安定感。

「切换看事情的角度」是常鼓励进行的练习之一,从多元角度看事情,就不会全盘悲观,就不会全盘否定事物的价值。例如今次选举中,建制与民主派的得票势均力敌,部分选区只差几票到几十票决胜负。因此不应只对那持相反意见的多数人感到不满,而能看见自己并不孤单,社会仍有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一批人,仍可以互相安慰打气。

建议三:适应新政,练习感恩
「接受」之后就是「适应」。每日留意选情、转发文宣的你,选举过后生活可能失去重心,这时就要找些其他的活动来填补瞬间出现的空白,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正面积极的事物上。

选后社区可能会有即时改变、也可能有渐进的调整,就请开放怀抱适应,即便世界运作不符自己的理解,地球依旧转动,日子照常要过。如何让日子好过一点呢?就是学会「感恩」看世界,即便很难接受这结果,至少可以感恩我们拥有投票权、可以透过选票来公开表达自我的立场。

建议四:现在的我能做甚么?
投票结果势必无法让所有人皆大欢喜。若令你不满,既然无法改变他人,就先回归自身,重新审视此时此刻的自己还可以做些甚么,无论是捍卫自己政治思想或实践理念,当想法浮现时,也就是希望降临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