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美联储加息工具失灵? 专家:不仅是判断失误

2022-09-22 19:43

通货膨胀白热化困扰美国经济,美元「非暴力加息」再度梦碎。美联储通过加息平抑通胀,未来可期「还在路上」。但现实情况是,某种程度上,很多经济体被这一操作拖累,全球多国的「苦日子」已在眼前。

美元一路走强,中国需要担心吗?有专家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独立,面对外部变局也更有定力。长远来看,应该对人民币保持信心。

当地时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提高至3%至3.25%之间,达到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联邦基金利率的最高水平。这也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已累计加息300个基点。

综合CNN和路透社报道,当天所作出的加息决定,是美联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抗击通胀而采取的最激进政策举措,这可能会推高住房、汽车和信用卡等贷款的成本,给数百万美国企业和家庭带来经济上的痛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这一举措的「副作用」不小。「没有人知道这一过程是否会导致衰退,或者如果会,衰退会有多严重。」鲍威尔说道,同时重申了他在8月下旬释放的鹰派信号,即强调美联储降低通胀的决心,警惕过早放松货币政策、让高通胀固化的严重后果。他强调「哪怕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甚至停滞,官员们也将坚持完成任务」:「我们必须把通胀抛在身后,我希望有一种无痛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但是并没有。」

路透社指出,近期的通胀数据显示,尽管美联储已采取了激进的紧缩措施,在6月和7月都宣布了加息75个基点,但情况几乎没有任何改善,劳动力市场强劲,工资也在水涨船高。

根据美联储当天发布的最新季度经济预测,美联储官员对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值为0.2%,明显低于6月预测的1.7%,体现出他们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更为悲观。预测显示,美联储官员对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失业率的预测中值为4.4%,较6月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

美联储负责制定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发表的一份政策声明中称:「委员会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经季调后同比上涨8.3%,这显示美国通胀水平虽然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民众对于物价的上涨依旧担忧不止。

报道预计,在今年剩下的两次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社还可能将加息1.25个百分点(125个基点),这意味著美联储还将再有一次加息75个基点的动作。新的预测显示,到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4.25%至4.50%的区间,到2023年年底将升至4.50%至4.75%之间。

由于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感到担忧,受此消息影响,当天美股三大指数巨震后收跌。截至收盘,道指跌522.45点,跌幅1.70%,报30183.78点;纳指跌1.79%,报11220.19点;标普500指数跌1.71%,报3789.93点。

在美国国内,激进加息导致消费和投资受到打击,股市下跌,经济衰退风险难以避免;在世界各地,美元一家独大,汇率高歌猛进,多国债务和金融风险抬升,不仅仅是新兴市场,日本和欧洲等主要经济体也都在遭受巨大的痛苦。

美国通胀如此顽固,难道是「加息」工具失灵了?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美国当前通胀和加息问题涉及两方面:其一,从「紧缩、加息」到「通胀率下行」,有一个必然的「时滞」;其二,就美国自身而言,美联储去年对通胀形势进行的错误判断和今年初的迟缓行动,这也给美联储带来了决策压力。

滕泰指出,中国自2000年以来遭遇了三轮通胀,从中国经验来看,控制一轮通胀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应对通胀的手段要比欧美丰富很多。除了收紧货币、加息等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审慎土地审批,控制投资过热等一系列工具「多管齐下」,科学、有序地引导通货膨胀走向合理区间。与中国相比,美国控制通胀的手段比较单一,基本只有缩表和加息。所以见效没有那么快。

第二个症结在于,即使现在美联储加息的货币手段有用,它也有一个滞后期。美联储采取加息这一应对措施是在今年3月,但是美国CPI去年4月份就突破了4%。在应对通胀问题上,美联储的决策失误和行动延误,导致通胀问题更加顽劣。

在滕泰看来,在通胀面前,美联储不仅仅是判断失误的问题。「去年11月美联储调整了自己的判断,但是行动迟缓。判断失误加上行动迟缓,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实际措施不但没有任何前瞻性,反而滞后了差不多一年时间。」

滕泰看来,本次大幅度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现在通胀依然很高,需要大力度的货币紧缩。以前的错误判断和行动滞后导致美联储不得不「矫枉过正」,给经济下猛药。

「现在来看,美联储加息是可以让需求降温。但是对于能源供给冲击、工资-物价螺旋式上涨、供应链成本上升,垄断格局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加息是没有用的。」

另外,美联储加息推动利率上升,推动美元高歌猛进,引起汇率波动。在美元一家独大的格局下,叠加美元单方面走强,全球多国的「苦日子」已在眼前。

美元强势上行,年内升值幅度超14%,连《华尔街日报》都忍不住发出警告:作为全球贸易和金融的主导货币,美元的波动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广泛影响。尽管美元走强有利于缓解本国通胀,但同时也将削弱美国商品在海外竞争。

「对更广泛的全球经济而言,其飙升态势不仅可能进一步压制全球经济增长,还将加剧全球央行面临的通胀难题,特别是给新兴市场乃至发展中经济体造成持久伤害……在欧洲创纪录的通胀水平、日本爆炸性的贸易赤字以及斯里兰卡的食品、燃料短缺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美元的强势。」

美元对其他货币走强,美国人的相对购买力提升,但是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大幅度贬值,这些国家的民众苦不堪言。与此同时,埃及镑、匈牙利福林、南非兰特也对美元呈现跌势,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正在美元走强过程中度日为艰。

更深一层的影响在于:美联储激进加息,意味著从固定收益角度上来看,美债会变得越来越划算。以前投资者们会在全球配置资产,现在流动性难免要集体掉头涌向美国。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而言,金融和债务压力骤增,本就不堪一击的经济体系将更加脆弱,最终还是苦了普通百姓和企业。

在路透社等媒体看来,美元升值大潮中,日元可以说是「最大的输家」。日本长期拒绝在「零利率」政策上让步,这使得日元在美元走强的过程中「首当其冲」。198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如今日本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指出,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正倒退回30年前——若按1美元兑140日元汇率计算,预计2022年日本的名义GDP将时隔约30年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约560万亿日元),基本与第4位的德国持平。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政策显然更加独立,也更有定力。目前中国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也均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斌此前表示,美联储当前进入加息周期,非美元货币在不同程度上兑美元都有一些贬值,不过相对而言人民币贬值幅度不算大。

张斌指出,中国贸易顺差很大,国际收支基本面是健康的,即使遭遇冲击也不会大幅度贬值;同时,人民币汇率也不存在被高估的问题,因此中国不会出现货币的过度贬值。「破了7也没什么大不了」。面对汇率的双向波动,中国的适应力已经有所提高。「长远来看,对人民币我们应该保持信心。」

滕泰也表示,中国会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政策,而不是像某些国家那样,过多地受到海外市场的影响。美国高通胀,所以它要加息;中国的压力是经济增速下行,那我们当然可以「对症下药」,选择降息,提振需求和消费,不必被人牵著鼻子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政策显然是更加独立的,我们也更有定力。

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20日曾发布《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文。文章称,目前我国定期存款利率约为1%至2%,贷款利率约为4%至5%,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是留有空间的最优策略。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均运行在合理区间,从实际效果上也充分验证了我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

深喉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编按原题为「通胀顽固显示美联储加息工具失灵? 专家:不仅是判断失误的问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