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法国总统大选的启示

2022-04-26 08:11

法国总统马克龙惊险下,在次轮选举再度击败极右国民联盟候选人玛琳.勒庞,成为法国二十年来首度连任的总统。虽然选举结果尘埃落定,但外界相信马克龙未来的日子并不易过。

右翼「国民联盟」候选人勒庞的父亲是「国民阵线」创始人,该政党主张极端的民族主义,提倡法国优先、反对文化多元、反对经济全球化;极端排外,反伊斯兰教、反犹太、反移民、反难民;并提出反对代议制民主、拥护全民公投、与精英阶层对立等极端平民化主张。

而出身中产、年轻有为、雄心勃勃的马克龙,二○一七年以跨越左右之分的中间派旗号亮相,打出「复兴法兰西」旗号,他塑造了温和精英人士的形象,与勒庞所代表的极端化相反。最终他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勒庞,成为法国最年轻总统。

但勒庞吸取两次败选后调整策略,将「国民阵线」改了名,打造亲民和包容的形象,试图淡化政党极端色彩。她大打民生牌,切中马克龙痛点。她走到群众中间,闲话家常,了解法国人民生活有几艰难,咬住马克龙任内民众购买力下降等问题,可以说是打尽民生牌。

而马克龙在过去五年期间,温和精英形象反而成为他的痛点,予人「冷漠」和「高高在上」的感觉,例如他在竞选时遇到选民拉着他抱怨因俄乌战事,燃油价格大升,严重影响生活。马克龙就叫那个选民「将室内气温调低一、两度啦」,这位选民即反击说「我早已调低了温度捱日子了,现在的问题是连开车外出都考虑汽油费太贵。」马克龙令人有「何不食肉糜」的感慨。

马克龙在任五年,亦被指多轮改革都指向弱势群体开刀,被冠以「富人总统」名号。

相比内政,马克龙似乎更在意塑造法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大国形象,务实地「向外看」。勒庞主张法兰西优先,是以一种极端化的方式排外和去集团化,主张法国退出北约来单打独斗。通过大选结果来看,法国选民认为,法兰西凭一国之力难以独自立足,团结盟友、强化欧盟地位和作用的想法,稍占上风。

不过,本来对于美国在北约的主导地位,马克龙一直颇有微词,他上任初期就寻求组建欧洲联军,试图推欧洲战略自主,甚至讲出「北约脑死亡」之耸人听闻评语。但俄乌冲突爆发后,马克龙的斡旋收效不明显,法国不得不站到美国和北约一边。法国离战略自主的梦想,反而远了一步。

可以预见,马克龙险胜连任,勒庞强大的极右派势力,以及左派联盟,都将成为马克龙组建新政府的「拦路虎」。

从选票分布,五年前在二○一七年马克龙以66.1%比33.9%的支持率击败勒庞。比较今次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投票结果,可以观察出法国的政治生态。四月十日的首轮投票中,马克龙得票27.6%,勒庞得票23.4%,即是两人的死硬支持者基本盘没有甚么变化。到第二轮投票,马克龙以58.6%对41.5%的优势获胜,虽然马克龙的取胜比率比预期要大,但不投票的法国选民亦比预期多。

其中一个关键是在首轮投票中,以21.95%排第三位的左派联盟法兰西不屈服党的梅朗雄败选后,只是公开呼吁支持者不要将任何一张选票投给极右的勒庞,但没有明确地叫支持者转投马克龙。

左派政客的取态反映在投票率上,根据法国益普索(Ipsos)民调机构估计,在大选的第二轮投票中,法国全国的弃权率约为28.2%,即是投白票或没有投票,这是自一九六九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大选前,巴黎三十多个组织、工会上万人示威,最大诉求就是「不要马克龙,也不要勒庞」。这反映了法国未来的内政外交困局。

过去五年,勒庞一派支持率的明显上升,说明极端保守主张不再是法国社会的边缘想法。这次投票结果看法国的政治光谱,正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更有机会是滑向社会撕裂。

编者按:卢永雄先生因个人事务,请假个多月,期间由《巴士的报》总编辑李彤撰写《巴士的点评》。

全文刊《头条日报》专栏「巴士的点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