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港彩」第三代传人慨叹 百年瓷厂后继无人

2021-01-15 07:25

一块陶瓷碟子,既是盛载食物的器皿,亦传承近百年「港彩」文化。开业九十三年的粤东磁厂,是香港首间、现今仅存的手绘瓷器厂,历年坚持以广州传统彩瓷技艺,糅合现代西洋风格图案,制造大量别具香港特色的瓷器,昔日一度风行欧美,历任港督亦是顾客,可惜时移世易,今日手绘瓷器成为夕阳行业,年逾七旬的第三代传人曹志雄慨叹后继无人,唯有放弃退休生活,继续守护家族事业:「希望陪伴这间工厂,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记者 林家希

本港硕果仅存的手绘广彩瓷器厂,位处九龙湾工业中心三楼寂静的走廊尽头,步入举目一看,恍如置身历史回廊,狭窄通道两旁堆满数以万计的瓷器制品,小如碗碟、大至花瓶,当中不乏战前制品,以及富有「港彩」中西合璧元素的瓷器,例如一九七五年庆贺英女皇访港、绘上港英政府标志和「THE ROYAL VISIT」的碟子,吸引不少顾客上门「寻宝」,温文儒雅的粤东磁厂第三代传人曹志雄简介当中珍品后,唏嘘道出近百年往事。

家族生意 全盛期三百师傅

「小时候只知道『画花碗』是家族生意。」七十二岁的曹志雄表示,上世纪二十年代,香港逐渐发展为转口港,加上内地政局动荡,爷爷曹侣松看准商机,带同一批深谙广州彩瓷技艺、简称广彩的师傅到港,并与谭锦方、谭锦屏兄弟合作,一九二八年于九龙城隔坑村道开设锦华隆广彩磁厂,被视为本港广彩行业发展的开端,及至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近三百名广州彩瓷师傅和工人逃难到港投靠该厂,爷爷一并广纳包吃包住。

可是,随着四一年香港沦陷,瓷厂贸易全部停顿,直至四年后重光才恢复经营,四八年改名为粤东广彩磁厂。曹志雄提到,自幼在香港生活的父亲曹荣枢,及至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返回广州经营米行,五六年带同家属,包括当年约六岁的他移居香港,同年因政府收地建路,改在深水埗大窝坪山坡搭建瓷厂和居所,一门三代在此工作和生活。

远销欧美日 五星酒店长年订户

曹忆述,自小在工厂长大,就读中学之际不时帮忙搬运和包装,及至入读大学中途辍学后投身工厂,主要负责以英语接待外国客人,当时其产品远销欧美及日本等地,多家本地五星级酒店亦是长年顾客,及至六十年代末定单增多,父亲为加快生产效率,将部分手绘描綫工作改为盖印,即刻划图案轮廓制成印章,再盖印至瓷器上,继而填色烧制,其后又采取另一方式,是直接将画了图案及上色的印花纸盖印于瓷器后烧制。

曾经辉煌的粤东磁厂,七十年代开始跌荡,曹说当年美国限制餐具含铅量,所有广彩瓷器餐具被禁运,导致损失惨重,犹幸八十年代兴起仿古装饰瓷器,生意有所回升,但因内地改革开放,大批本地瓷厂北移,导致行业式微,如今只有其工厂仍留港生产,尚幸仍有不少客人特意上门订购餐具,当中不乏达官贵人,包括末代港督彭定康,前港督麦理浩的夫人亦曾订造仿土耳其花纹瓷器,该样式其后被称为「督花」,可说是蕴含广彩手绘构图填色技艺和西方图案风格的「港彩」瓷器代表作之一。

八十年代「督花」成代表作

随着行业息微,老师傅纷纷退休,粤东磁厂仅馀的一位师傅,亦是退休后偶尔回来帮忙,曹志雄不讳言,子女各有事业,相信不会接棒经营,瓷厂老师傅以往虽然有教导一些青年,但传承甚有难度,数年后「港彩」瓷器或将绝迹,「普遍年轻人学习只为兴趣,并非视为终身职业。」

虽然彩瓷技艺传承困难,但曹说近年懂得欣赏的市民续有增长,对此感到惬意,希望向更多人介绍此手艺,尽力保留「港彩」文化,「只要有人想学、想知,都会尽力帮忙」,例如妻子近月在诚品书店开设摊档及举办工作坊。拼搏近五十载,他对彩瓷的热诚从未消退,特别是看到年逾九十的爸爸仍不时回厂帮忙,令他守护家族老字号的信念更为坚定,矢言会继续经营下去,直至气衰力竭为止。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