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宣扬保育海洋讯息 疯狂「海人」制鲸豚图鉴

2021-01-08 06:50

「香港不止有中华白海豚,还有很多海洋生物亟待关注!」自言为海疯狂、昵称「海人」的王乐怡,曾在海洋公园任职海洋生物训练员,与一群可爱的海洋动物快乐相处多年,其后前往台湾深造海洋生态知识,并创立手工艺术品牌,以海洋动物等外形制作手雕印章,返港后持续举办不同展览,致力宣扬保育海洋讯息,期望香港人携手减少污染,让海洋「旅客」和「新移民」蜂拥来港。

记者:林家希

踏入手作品牌「海印」的工作室,只见左上臂刺上座头鲸纹身的年轻女子正专注雕刻,她从柜桶翻出一幅画了松果的草图,覆盖上橡皮擦,再以硬币轻刮复印图案,其后手执雕刻刀,将多馀部分逐一清除,印章渐见雏形。精采示范后,洋名Emma、三十一岁的王乐怡笑称,平日通常以海洋生物外形制作印章,随即如数家珍地介绍现场不同图章上刻划的海洋生物,并细诉它们的故事,以及因人类而面临的危机。

与海结缘 学拯溺曾训练海狮

提及与海洋动物结缘的故事,Emma表示自幼喜欢游泳,也学习了拯溺,中五毕业后曾任游泳教练,并修读酒店管理相关课程,但因对水中畅泳的感觉念念不忘,○八年加入海洋公园,成为海洋哺乳类动物训练员学徒,自此与园内海狮、海豹及海豚结缘,其间除了训练它们跟从指令,亦要照顾起居饮食。

「起初很惊,总觉得会如同电影剧情一样,突然被它们攻击。」Emma笑说,首次与大型海洋动物相处,稍感不知所措,后来透过观察了解它们的性格和脾气,渐渐掌握个中技巧,开始与一众动物朋友亲近,当中较难忘是曾经疑因水质问题感染眼睛、导致视力受损的海狮「Caddy」,当时它因身体欠佳不愿进食,多名训练员前辈尝试喂食不果,没料却愿意听从她指示进食,及后经长期相处建立良好关系,「相隔七年重返海洋公园,它仍然认得我,会主动靠近!」

与一批动物朋友建立深厚感情后,Emma希望为它们发声,也希望大众加深了解海洋动物,故此一三年毅然辞职,前往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修读地理系,其后转往东华大学修读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学士,深造海洋生态知识,以便日后从事保育工作。

赴台深造 难忘为寻鲸「走堂」

Emma忆述,位于花莲的东华大学东临太平洋,西邻中央山脉,靠岸位置海牀呈断崖形状,比一般岸边水深,因此吸引至少十五种鲸豚前来觅食。她笑言,难忘首次看见野生飞旋海豚一刻的感动场面,以及「走堂」出海寻鲸的经历,「某天上课期间听闻座头鲸出现,向教授说声不好意思,马上与同学骑电单车赶去海边!」

除了学习,Emma加入当地海洋保育组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受训大半年后成为导赏员,开始带领游人乘船出海认识野生鲸豚,并讲解保育的重要性等,同时刻划鲸豚等生物模样制成印章,又以文字记录其故事上载社交网站,获不少网民欣赏,后来更创立「海印」手工艺术品牌,在市集及自设网店出售印章,希望通过艺术宣扬保护海洋的讯息。

五年台湾保育之旅结束,Emma一八年返港后持续举办相关展览和工作坊,其中同年举办的「海岸.印象」展览,展出自制的九龙沿海地标印章,并加上汽水罐拉盖及浮波等海洋垃圾,呈现历年九龙海岸綫变迁,「好多年轻人,包括以往的我一样,不知道土瓜湾海心公园以前是海心岛。」她希望藉此反映填海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影响,并让公众反思填海的意义。

做海洋导赏员 回港曾办展览

Emma同时致力制作「海印」图鉴,至今为逾五十种鲸豚及多种海洋生物的造形制作印章,尚欠三十多种鲸豚图案有待完成。

翻开一页又一页珍藏,她说当中不少海洋生物曾到访香港,如江豚、领航鲸、座头鲸等,无奈亦有生物在港绝迹,如属海牛目的儒艮因人类活动干扰及栖息地被破坏等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消失。

语毕,她拿起早前在长洲东湾潮间带执拾的塑胶原料慨叹:「很多垃圾无法分解,最后回到大海破坏生态!」她呼吁当局进一步推动环保回收,市民亦要配合源头减废。

每日杂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