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台湾发展史 哈玛星台湾铁道馆|世界博物馆

2025-03-21 14:00

铁路运输是最便捷的陆上交通模式之一,不论是运送旅客还是货物都有很高效率,因此亦肩负着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任。位于台湾高雄的哈玛星台湾铁道馆以哈玛星在地历史为核心,延伸呈现台湾百年铁道历史,在生动的铁道场景中,回顾台湾各个地方的人和事。

从哈玛星开始发展高雄港口

哈玛星台湾铁道馆坐落于充满文化气息的高雄驳二艺术特区蓬莱仓库,原为高雄驳二码头旁的废弃仓库,当中「哈玛星」这个特别的地名,是从日文「滨线」(Ha-Ma-Sen)的语音转借而来。「滨线」原是日治时期连结基隆与高雄的纵贯铁路最南端紧邻港埠,用来接驳码头仓库货物的铁路支线。由1900年起,哈玛星为纵贯线终点站所在地。

铁道馆内让参观者尝试在轨道上前行的装置。
铁道馆内让参观者尝试在轨道上前行的装置。

自日治时期起,高雄成为重工业林立的港埠都市,与台南并列为南台湾的发展重心。当时的台湾总督府为改善港口运输作业,在纵贯线最南端设置了打狗临时停车场(打狗为高雄旧地名,停车场则为当时对火车站的称呼)作为海陆转运平台,曾是全台湾规模最大的货运车站,为高雄的现代化发展奠定深厚根基。为延续哈玛星从早期的渔盐、制糖,到后来的工业到出口贸易的变迁历程,铁道馆选择在此设立,以呈现台湾铁道的运输发展,并与旁边昔日用作载送货物的西临港线铁道互相辉映。

铁道园区中超过30款火车:

哈玛星铁道园区(图片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哈玛星铁道园区(图片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柴油客车 DR2909、DR2955,制造年份:1986年(图片及资料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柴油客车 DR2909、DR2955,制造年份:1986年(图片及资料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台电调动机 L03,制造年份:1986年(图片及资料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台电调动机 L03,制造年份:1986年(图片及资料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台糖柴液机车 13,制造年份:1969年(图片及资料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台糖柴液机车 13,制造年份:1969年(图片及资料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柴油客车 DR2910,1986年(图片及资料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柴油客车 DR2910,1986年(图片及资料来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驳二艺术特区)

穿越时空游历大城小镇

有别于一般以展板和历史展品为主的铁道展,哈玛星铁道馆以HO(1:87)规格的铁道场景、轨道与火车模型所组成,结合声效与日夜光影效果,展现台湾铁道百年发展轨迹。这座袖珍模型铁道场景有如一座缩小版本的台湾本岛,随着不同型号的客货列车模型从高雄出发,经过嘉义、新竹等城市,一路北上开往台北,在这趟跨越时空的小旅程中,参观者了解到台湾从日治时期至今,铁道沿线各个城镇的大小事。

除了观赏铁道模型外,还可以搭乘别致的哈玛星驳二线小火车。小火车围着铁道馆仓库行驶,于轨距只有5英寸的路轨上奔驰,让大人和小孩一同亲身体验乘坐火车的乐趣;紧邻在旁还有一片面积达12个足球场的广大绿地,既看得到草地上的昔日路轨,又可参观百年老火车厢、古董蒸汽火车头,以及多个大型钢铁装置艺术,在悠闲的气氛中感受新旧交替的台湾铁路情怀。

乘客从8又5分之2月台出发,乘搭驳二线小火车。
乘客从8又5分之2月台出发,乘搭驳二线小火车。
以大型旅行箱为设计的钢铁装置艺术。  ​
以大型旅行箱为设计的钢铁装置艺术。 ​

世界博物馆档案

哈玛星台湾铁道馆

  • 位置:台湾高雄
  • 车站落成年份:1900年
  • 相关历史事件:台湾日治时期

文、摄:周倩仪

其他图片及资料:驳二艺术特区、网上图片

世界博物馆系列:

古罗马文明遗迹 英国巴斯罗马浴场|世界博物馆

法国近现代历史见证 凡尔赛宫|世界博物馆

巴黎地下墓穴 深入地底的亡者国度|世界博物馆

延伸阅读:

细看香港铁路通车百年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专题故事

坚韧不拔 带领中国走出铁路建设瓶颈 铁路之父——詹天佑|历史百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