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湾区|五邑华工 辞乡万里金山梦之二
2025-03-20 14:00
美洲的早期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美国南部倚重大量的黑奴劳作,甚至还为此爆发了「南北战争」。1863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黑奴得到了自由,名义上「解放」了南方的非洲奴隶。然而种植园仍然需要人手的劳作,客观上也利好于华工。1868年清廷和美国签定《蒲安臣条约》,承认两国公民有互相自由入境、居住和入籍的权力,掀起了美洲引入华工的高潮。
朴实华工
早期的华工,常被产业主形容为优质的劳动力。因为他们发现,引入华工的价格甚至比非洲奴隶更低廉,而且华工往往都掌握着不错的种植技能。在工作中头脑也比较聪明,可以很快的掌握劳作所需的相关技术。他们对工作的勤奋度和服从性都远远高出黑人和白人劳动力。华人中的女工,娴熟的家务、烹饪、保育技能也受到雇佣者的认同,一般家庭中都很愿意优先雇佣华工。
海外不乏纪念华工的雕塑和纪念公园:
吃苦耐劳
华工工价低廉已经被雇主所认同,而华工的勤奋耐劳更为雇主喜爱。1862年美国决定修建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吸纳了很多的华工。附图是铁路施工中的一个营地。营地中白人们可以住在宿营车中,华工们只能住在旁边的简易帐篷内。即使这样,华工们仍然可以保证工程进度,甚至创下铺设铁路的最快纪录。冬天,铁路工程中的塞拉岭路段冰雪交加,白人工程师面对无法运输的物料一筹莫展,然而华工们却显露出中国的智慧。他们在冰雪上浇水,创造出一条长长的冰道,完美的解决了运输的难题。
唐人街的形成
唐朝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交往频繁。使得「唐」这一称号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即使到了近代,外国也喜欢称呼中国人为「唐人」,「唐人」也随之成为海外华人的一种自我认同和文化归属。近代,走出国门的华工们在异国他乡,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压力等诸多挑战。为了相互扶持、共渡难关,这些华人开始聚居在一起,逐渐形成唐人街的雏形。
海外华人社群的出现
早期的出洋华工在当地多是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社会歧视等诸多困难,甚至得不到清廷扶持和移民国帮助。华工们基于共同的经历、处境、背景和相同的观点、习惯、态度,他们更倾向于与同类抱团聚拢。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他们形成了一个个的社团,共同应对外部的不友好。
海外华工图片展览:
本文由鸿文馆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杨出版社策划。
文、图:鸿文馆文化工作室
其他图片:星岛图片库、维基百科、网上图片
相关文章:
五邑
深圳
岭南
广州
东莞
穿越大湾区|东莞习俗 传统中亦受西风影响?剃头/卖懒/舞麒麟/卖身节/龙舟月/七姐诞
珠海
澳门
佛山
穿越大湾区|佛山 武术之乡 经济繁盛 基础深 推动建设广佛都市圈
珠江西岸
穿越大湾区|珠江西岸 400、500年间的沧海桑田与建设改造
中山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