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倡上调非本地生大学学费 施俊辉:忧订太高削竞争力
2025-01-08 11:20
立法会一个小组委员会昨讨论本港教育未来规划,会上有议员关注,非本地生学费是否有调整空间。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回应表示,希望学费水平能维持竞争力,担心学费过高会削弱境外学生来港升学的意欲;亦有议员提到部分家长担心高才子女占用本地学额,质疑目前将高才子女界定为本地生的标准过于宽松。施俊辉指,当局正通盘考虑不同的方案,并检视专上院校在录取学生时所采用的本地学生定义。
本报记者
今年起资助大学的本地本科生学费增至4.45万元,至于非本地生的学费,本学年起调整至约14万至18万元。研究人口政策和措施小组委员会在昨日会议上,讨论本港未来的教育发展规划,民建联议员颜汶羽关注,非本地生学费是否有调整空间,新民党议员容海恩亦认同,又认为高才子女入读资助大学的学费亦要相应调整。
倡重新界定高才子女身份
容海恩又质疑,目前将高才子女界定为本地生的标准过于宽松。她称,高才子女若未满18岁,以受养人身份在港升学时能取得「本地学生」身份入读大学,可以非本地生三分一的学费入读,其他本地生则需在港居住满7年,这难免让人觉得「待遇似乎有所不同」。她认为,高才子女的身份应重新界定为非本地生,或设立一个新的学费类别,从而既可以增加税收、学校收入,又能保留本地生的学额,确保公平性。她续指,政府目前需要统计数据,了解高才子女在传统学校或国际学校的入学人数,以便制订相关人口政策,同时确保高才子女在香港的融入情况。
施俊辉回应指,提高非本地生学费可以增加大学收入,但当局希望学费水平「维持到竞争力」。他称,本港大学非本地生的学费,与日本东京及新加坡等邻近竞争对手相若,若学费过高,或会削弱境外学生来港升学的意欲。至于高才子女的本地生,施俊辉表示,学生以受养人身份来港,即代表「在教育层面上的对待,等同于一个本地学生」,当局亦正通盘考虑不同的方案,并检视专上院校录取学生时采用的本地生定义。
「本港不但是靠学费竞争」
容海恩在会后回覆本报时表示,高才子女的家庭收入普遍较高,建议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评估对学费的承受能力,再决定上调的费用。颜汶羽在会后向本报补充,「维持竞争力不但是靠学费」,本港有质量优势,作为「一国两制」的城市,除了与国际接轨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加上作为国际教育枢纽,拥有多间世界百强大学,同样能够吸引海外学生来港升学。他建议当局加大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非本地生来港升学。
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莫家豪则认为,上调非本地生学费的决定应考虑学科的吸引力。他指出,若某些学科成本高且需求旺盛,或可在这些学科上适度调整学费,但强调不是「一刀切」提高学费。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