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潜龙︰漫谈载人潜水器|星岛教室
2024-11-21 12:26
9月来到尖沙咀海旁,竟然发现了一条蛟龙蟠伏在此,朝向九龙方向尽展飒飒英姿。原来是我国科研考察船「深海一号」领着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次访港。许多中小学生有幸上船参观,无不对当中先进的技术惊叹不已。相信不少热血青年的心内顿时燃起了一个探索深海的梦想,希望到深海里一探究竟。
「水压」挑战
要成为深海探险家绝非易事。若问到甚么地方比月球更神秘,相信不少人的答案都是这片近在咫尺的海洋。海洋覆盖了地球7成面积,但即使现代科技发达,人类对大部分海洋仍然如同沧海一粟。深海(海中深度超过200米的区域)对大部分人类而言,印象恐怕只是一幕幕令人心惊胆战的画面:透心刺骨的寒冷、面目狰狞的奇异海兽,以及伸手不见五指的一片漆黑……
就算克服上述困难,还要面对深海的「守门员」︰「水压」。水压是指水对物体透加的压力,会随水深而增加,每下潜10米便增加1个大气压。若你身处10000米的深海,哪怕是一个手指甲大小的物件,亦要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只要稍一不慎,深海水压就会造成骨折、出血,甚至是死亡。GPS定位、无线电通讯等科技在深海全都难以使用,即使是最先进的设备,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也可能面临结构损坏或功能失效的风险。相信大家还记得2023年观光潜水器「泰坦号」的那场悲剧,当时深海极高的水压导致潜水器发生「内爆」,造成5人丧生。
潜龙先驱
当然,这些阻碍也无法遏止人类对深海的好奇心。早在1960年代,便已出现早期的潜水器。潜水器与潜艇不同,不能自主运行,必须依靠母船补充能量和空气。1964年,载人潜水器「阿尔文号」投入使用,能下潜至4500米深。其后,虽然陆续研发出各种潜水器,但仍然难以克服海底航行或执行科研任务的种种问题。
中国同样地早在1960年代,已开展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其后还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科研考察项目,为后来的深海探索奠定基础,增强在国际海洋科学界的影响力。目前全球仅有中国、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先进国家,拥有建造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能力。
「蛟龙号」创造历史
载人深海潜水器属于潜水器研发中最顶尖的项目,中国于1999年启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计划。但过程中须解决不少难题:
材料︰打造潜水器的外壳需要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合金物料,以及密度和吸水率低的浮力材料。
技术︰高超的锻造和焊接技术才能使载人的球壳能够承受强烈水压。
设备︰先进的传感器和摄像设备要耐寒耐压,才可确保在深海中运作如常。可见要实现载人探索深海的目标,殊不容易。
幸好,天道酬勤,「蛟龙号」于2012年成功下潜,并于号称「世界最深海沟」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超过7000米的深度,写下了世界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的历史,实现中国在深海探索领域的重大突破。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此浩瀚的壮举,香港专家有没有机会参与呢?其实早在2013年,「蛟龙号」于深海考察时,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教授兼副系主任的邱建文教授已随同出发。「蛟龙号」最近在西太平洋海域考察中,18名科研人员中,共有3名香港科学家参与其中,顺利完成下潜任务。
现时,「蛟龙号」已游历多国,与国际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深海研究,南海、太平洋、印度洋、马里亚纳海沟等地都有它下潜的足迹,获得无数珍贵的地质与生物样品。是次在西太平洋海域成功下潜,更是「蛟龙号」第300次的下潜。
相信在未来,「蛟龙号」仍会与各国紧密联系,为深海探索领域作出贡献。邱教授勉励香港的年轻人多从事海洋研究,希望香港可成为中国深海研究走向国际的窗口。
研发自主遥控潜水器
「蛟龙号」正在研究加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提升识别和探测取样的能力。中国更积极研究不同潜水器,除了「海燕」、「深海勇士」等名号逐渐深得大众关注外,更积极发展自主遥控潜水器的技术。2020年,中国首台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成功多次下潜超过10000米,并运用机械臂搜集深海样本,为中国深海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蛟龙号」和其他潜水器,将继续在深海生态、地质和资源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小思考,大智慧
为甚么深海探索对人类这么重要?另外,深海又为我们带来甚么好处?
参考答案
深海探索对人类带来以下3方面的重要性和好处︰
1. 增加生物学知识︰深海有许多神秘的生物生活,例如桶眼鱼、管水母、海天使等奇特生物的习性,让人啧啧称奇。研究它们如何适应深海生活,可增进我们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2. 启发医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深海生物的基因和细胞,可以为医学或生物技术提供新的突破口,研发出更新颖的技术。例如新冠病毒期间,人类便借助了海底热泉喷口附近的微生物所提供的生物基因,用来检测新冠病毒。
3. 开采丰富天然资源︰陆地上的资源越趋匮乏,而深海仍然蕴含丰富的资源,例如各种矿物、金属和化石燃料。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加以应用,便可以解决许多地方资源不足的问题。
本栏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校长及大学讲师撰稿,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学习材料,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将学习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敏锐的触觉、积极学习的态度。
文:中华基督教会基慧小学(马湾)STEAM统筹主任黄润权、中华基督教会基慧小学(马湾)科学科老师褚鸿鹏
延伸阅读: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