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湾区|广州 2千年商都中轴线 历代名胜古迹

2024-06-22 14:00

广州市有一个城市发展的秘密,一条跨越2千年历史的中轴线,始终是广州城市中心。尤其难得的是,在代代变迁的街道和建筑物中,这条中轴线主道的周围,仍保留着不少历代的名胜古迹。

广州北京路古道遗址
广州北京路古道遗址

大佛寺岭南巨佛

大佛寺开建于五代十国的南汉时期。南汉开国皇帝刘龑好佛,在治内大量营造佛教建筑。明末,清兵入粤,寺址沦为废墟。平南王尚可喜鉴于攻克广州死难者众,为安抚民心,重建佛寺,于大雄宝殿正中供奉3尊铜铸的大佛像,各高6米、重10吨,堪称「岭南之冠」,大佛寺之名也由此而得。

大佛寺夜景(视觉中国图片)
大佛寺夜景(视觉中国图片)
大佛寺
大佛寺
视觉中国图片
视觉中国图片

北京路多朝遗迹

北京路是一条千年古路,2002年在北京路北段出土了自唐代直到民国时期的11层路面,而南段则发掘出宋代至明清时期共5层的拱北楼建筑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大量石条、墙砖,以及宋代拱北楼基址、明代拱北楼抱鼓石。遗迹现用玻璃覆盖,原地保留。

北京路数个朝代叠加的路面
北京路数个朝代叠加的路面

城隍庙祈保平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来夯筑高墙,称之为「城」,高墙之外再挖深沟,有水者为「池」,无水的壕沟便是「隍」。城与隍,构成了冷兵器时代官府与「市民」最安全的保护屏障。各地城隍一般多由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来担任,广州都城隍是五代十国时的南汉皇帝刘龑。

广州都城隍庙
广州都城隍庙
Trip.com图片
Trip.com图片
Trip.com图片
Trip.com图片
Trip.com图片
Trip.com图片
Trip.com图片
Trip.com图片

天字码头见证历史

「天」字是《千字文》的第一个字,因此它有第一和最大的含义。出现在明代的「天字一号码头」,在清雍正时期成为官方迎送的专用码头,民船不再停靠。这座码头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时在此登岸,赴虎门销烟亦在这里登船;1911年,爱国志士林觉民在天字码头就义,留下感人肺腑的〈与妻书〉;孙中山等革命志士亦多次在天字码头乘船离粤或返粤。

搜狐图片
搜狐图片
搜狐图片
搜狐图片
搜狐图片
搜狐图片
搜狐图片
搜狐图片
搜狐图片
搜狐图片

越秀古书院罕见书院群

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北京路周边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竟集中了数百间书院,形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书院群。
到近代,随着科举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崛起,传统书院随之衰落。如今书院群十不存一,除了岭南的建筑明珠陈家祠之外,还有流水巷的「庐江书院」(何家宗祠)、惠福东路的「青云书院」(梁氏千乘侯祠)、中山四路长兴里的「万木草堂」(邱氏书室,康有为广州授徒的场所)。

流水巷的「庐江书院」(何家宗祠)
流水巷的「庐江书院」(何家宗祠)
流水巷的「庐江书院」(何家宗祠)
流水巷的「庐江书院」(何家宗祠)
惠福东路的「青云书院」(梁氏千乘侯祠)
惠福东路的「青云书院」(梁氏千乘侯祠)
惠福东路的「青云书院」(梁氏千乘侯祠)
惠福东路的「青云书院」(梁氏千乘侯祠)
惠福东路的「青云书院」(梁氏千乘侯祠)
惠福东路的「青云书院」(梁氏千乘侯祠)
长兴里的「万木草堂」(邱氏书室,康有为广州授徒的场所)
长兴里的「万木草堂」(邱氏书室,康有为广州授徒的场所)
长兴里的「万木草堂」(邱氏书室,康有为广州授徒的场所)
长兴里的「万木草堂」(邱氏书室,康有为广州授徒的场所)

农讲所「小故宫」

农讲所原为明代修建的孔庙,清代更名为番禺学宫,距今已有650年历史。1926年(民国十五年)5月至9月间,毛泽东在此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是广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农讲所院内种植有木棉、菩提、龙眼、九里香等古树,在阳光下树影婆娑,古韵十足。农讲所因其精致温婉的红墙建筑,它也被称之为藏在闹市里的「小故宫」。

文: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图:星岛图片库、网上图片、当代中国北京路遗迹 Trip.com搜狐城隍庙 Trip.com青云书院艺术馆 Trip.com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都市计画学院
本文由鸿文馆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杨出版社策划。

相关文章: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