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科范文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 寄情山水 西山特立得顿悟
2024-02-08 14:00
〈始得西山宴游记〉
【题解】
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宴游,而是一次生命的顿悟。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谪居永州的柳宗元登上湘江边的西山,面对奇特的山水,得到一次身心的洗涤,于是写下〈始得西山宴游记〉,即《永州八记》的开篇之作。这同样不同于一般的游记,而是藉山水景色寄寓强烈人生感怀的生命绝唱。
【原文】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 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 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出身官宦世家,少有大志,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六岁博学宏词科中榜。这位仕途得意的青年才俊,参与「永贞革新」,结果因改革失败而遭遇命运的大逆转,于元和元年﹙806年﹚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永州八记》与〈江雪〉、〈愚溪诗序〉等诗文作品,都可看到他在落难时期的心境。
【内容分析】
落难罪人 惶恐不安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落笔便点明作者当时的处境。他自言从成为有罪的人,来到这里便整天惶恐不安。在公馀闲暇的时候,便慢吞吞地闲行,漫不经心地游逛。平时跟志趣相投的人结伴同游,上高山,入深林,走遍曲折迂回的溪水,没有一处避远的地方不曾到过。每到一处就拨草而坐,倾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相枕而睡,心里想到哪里,梦也就到哪里。睡醒了就起身回家。他以为已经游遍永州的奇山异水,却不曾想到还有个「怪特」的西山。这段文字记述自身的心境与泛游情况,为后面的西山之游作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记述登西山过程与所见景色,着重描绘奇特的山光水色,表现个人感受。文中说,一日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指点着它,以其景色为异;于是吩咐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直到山的最高处为止。一行人攀援到山顶,随意而坐,周围数州的大地都在他们的坐席之下。远近地势高高低低,有的高凸,有的低洼;高的像小土堆,低的像洞穴。看上去尺寸间的距离,实际上有千里之遥。所有的景物都聚拢在眼前,没有甚么能隐藏。青山白水绸缪萦绕,远处与天边相接。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至此才知道这座山卓然而立,根本不和那些小山丘同类。此时的他彷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
大家端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进入醉乡,不知太阳已经下山。暮色苍茫,还不想回城。作者此时「心凝形释」,心无杂念,身心都得到大解脱,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他突然意识到,之前的游赏实在算不得甚么,真正的游览是从西山开始。
敞开心胸 物我两忘
这是一次脱胎换体的洗礼。他终于解开了被贬谪的心结,找到了自己,也肯定了自己,如「特立」的西山,「不与培塿为类」;他放下尘世的俗念与心头罣碍,敞开心胸,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领受到一次生命的顿悟。
永州的西山事实上并非高山峻岭,为何到了柳宗元笔下就变得如此高峻?纯粹是文人的夸张吗?非也,山是一种象徵,诗人的心灵投射。清末民初的古文家林纾在解读此作时,认为其知山乃知「道」的表现,「穷山之高,造『道』深也」。笔者对此深以为然,相信柳宗元笔下的西山,就是他心中的「道」山。文中「与造物者游」语出庄子,其中的咫尺千里景象,以及「心凝形释」都是道家思想的体现,足见其中蕴含的哲学意识。明白这层内在意识,也就不难理解此作的深意。登山是一种隐喻,他攀登的是一座现实之山,也是心灵之山,他的西山之游是形游也是神游。
【笔法】
寓情于景 人生写照
柳子厚是深谙诗文之道的圣手,《永州八记》的一系列篇章中,都采用了寓情于景、托物抒怀的表现手法。心有不解之情,受到现实景象的触动、感发,也就有超拔的想像,景为情所造,情因景而显,两相交融,意与境浑,思想感情都寄寓于景物之中。此作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借奇特山水浇胸中块垒,西山的「怪特」也就成为其特立独行的人生写照。
「始得」是本文的一个文眼,全篇都紧扣着「始」字作文章。最初是「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随后,「始指异之」,「然后知山之特立」;最后「始得」,「游于是乎始」。以一个中心意念贯穿始终,笔走龙蛇,收放自如,脉络清晰,首尾呼应,可见笔法之精妙。
本文在笔法上的另一特点是善于对照、衬托。文中先写之前的泛游,「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觉而起,起而归」,显得郁郁寡欢、兴味索然,是心境不佳的表现。而西山之游则大不一样,「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引觞满酌」,「苍然暮色」,「犹不欲归」,一种寄情山水、神与物游的神情跃然目前。两相映衬,对照鲜明。此外,「攒蹙累积」的地势也烘托出西山的「特立」。
好的文字是生命的书写,自带气场。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其人生的写照,〈始得西山宴游记〉见证了他遗世独立的精神。
撰文:蔡益怀
笔名南山,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作家、文学评论家,长年在专上学院任教「创意写作」及「中文写作」等课程。
相关文章:
- DSE中文科范文赏析|韩愈〈师说〉 学必有师 弘道之文讽时弊
- DSE中文科范文赏析|诸葛亮〈出师表〉 志尽文畅 不假修饰肺腑言
- DSE中文科范文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节录 史家绝唱 一代将相耀千秋
- DSE中文科范文赏析|荀子〈劝学〉(节录) 修身成德 为学非单纯读书
- DSE中文科范文赏析|庄子〈逍遥游〉「大瓠之种」一节 至人无为 无所可用即逍遥
- DSE中文科范文赏析|孟子〈鱼我所欲也〉 鱼与熊掌巧譬妙喻论本心
- DSE中文科范文赏析|论仁、论孝、论君子 君子成仁 循循善诱圣人心
延伸阅读:谭纪豪 - 西山游记|无名指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