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科范文赏析|诸葛亮〈出师表〉 志尽文畅 不假修饰肺腑言

2024-02-06 14:00

诸葛亮〈出师表〉

【题解】

曾经有人建议将〈出师表〉「踢」出中学课本,理由是「愚忠」。对此,笔者的回应是,只读出这两个字,恐怕是对此文的一大误读。再说,产生「愚忠」的社会现象,因由岂在一二文章?以诸葛先生的文章来说事,反倒有失焦之嫌。在笔者看来,熟读此文除了可了解三国鼎立时期的国际情势、增进文史知识外,还可学习为文之道,同时陶冶性情,培养尽忠守信、敬业尽责的操守。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禕、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禕、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一生辅佐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传统文化中智者形象的代表。诸葛先生一生非以文学为职志,然一篇〈出师表〉传诵古今,已让他留名中国文学史。

【内容分析】

忠贞不二 老臣苦心

「表」,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的一道疏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同时也表达自己忠贞不二的虔诚之心。全篇言辞谆谆,掏心掏肝,字字句句都发自肺腑,一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所言「志尽文畅」,着实是一篇情意恳切的绝妙佳作。

此表在说理敍事中,寄托了诸葛亮的拳拳老臣心。话说刘备在临终前,于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誓死竭力报效。刘备又告诫儿子刘禅﹙阿斗﹚「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那之后,诸葛亮一直尽心尽力地辅佐后主刘禅。二十年间,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而且也平定了南方的叛乱。为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师北伐。相对于曹魏与东吴,当时的蜀汉领地最小,人口最少、国力最弱,而诸葛亮「劳师以袭远」,并非没有后顾之忧。刘禅是胸无大志的弱主,偏爱宦官黄皓,内政充满隐忧,诸葛亮看在眼里、苦在心里,怎能不在出师之际,执笔为文,劝诫后主开张圣听、亲贤远佞?了解这个背景,也就不难理解诸葛先生的苦心与潜台词。

影视作品中的刘禅与诸葛亮 (网上图片)
影视作品中的刘禅与诸葛亮 (网上图片)

修明政治 兴复汉室

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修明政治、兴复汉室。全文从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说,一是分析危急情势,提出改善朝政的具体建议;二是抒怀明志,表达尽忠报效、兴复汉室的心志。

前半部分﹙第一、二段﹚,紧扣修明政治来论说,劝谕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以光大先帝的遗德,提升士气;同时又指出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免堵塞忠谏之路。此外,又劝诫赏罚分明、公正执法,并推荐一众可以倚重的文武重臣,如郭攸之、费禕、董允、蒋琬、向宠等。在讲到「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时,作者采用对比论证,以史为鉴,用前汉与后汉的具体事实来论说,达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

后半部分﹙第三、四段﹚,作者宕开一笔,自述生平,并表达尽忠报效之情,似游离主题,实则紧扣题旨、回环照应。作者先表明自己原本一介布衣,躬耕自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接下来细说二十一年来的经历,为刘备三顾茅庐所感动,出山效命,历经危难,殚精竭力。此部分在表明自己的忠诚之馀,又切入兴复汉室的核心主旨,进而交代出师的理据,以及劝勉君臣各尽职分,共襄讨伐大业。

全篇以论说为主,辅以敍事抒情,分析精辟,论说透彻,层次分明。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论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影视作品中的刘备 (网上图片)
影视作品中的刘备 (网上图片)

延伸阅读:成语廊 | 读「三顾草庐」 诸葛亮帮刘备打天下 复兴汉室

【笔法】

文笔练达作文轨范

文章的精妙大抵在声色字句之间。此文的一大特色正在于语言的真朴,不假修饰。全文意切情真,文字拿捏精准到位,口吻又恳切自然,表现出超凡的语言驾驭能力。试想,诸葛亮之于刘禅,纵有父辈之尊,终为人臣,君臣关系微妙,稍有不慎就会「翻船」。他在劝诫后主时,言语表达极有分寸,既有长辈的不卑不亢,又有臣下的谦恭。文中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除了表达报效忠诚的心迹之外,自有一种修辞策略的考量,值得后学认真揣摩学习。

一篇从心而发的文章,意到笔随,文笔练达,如归有光所言︰「沛然肺腑中流出,不期文而自文」,实在是作文轨范,有甚么理由从中学课本中删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语﹚。千百年来,人们品读此作,欣赏的是至诚的老臣心,恳切的肺腑言。

撰文:蔡益怀
笔名南山,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作家、文学评论家,长年在专上学院任教「创意写作」及「中文写作」等课程。

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