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缓治疗的核心 舒适无憾地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港医讲医
2024-01-26 10:44
不少病人在身体不适求诊后,才发现不幸患上癌症,当中大部分已达晚期。到底哪一种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才是最佳选择?当医生建议患者接受纾缓治疗,又是否就等于「放弃」患者?
事实上,纾缓治疗团队从不会对病人置诸不理,或是消极地「放弃」病人。相反,纾缓治疗的核心是要更「积极」地照顾病人身体、心理、社交和灵性方面的需要;汇聚医生、护士、药剂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社工、心理学家、辅导员,以及宗教神职人员等专业知识,和病人与照顾者保持密切沟通,深入了解他们对生活和治疗的期望,陪伴并帮助他们在面对疾病或进行疗程的同时,减轻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保持其生活质素,让他们在舒适、无憾的情况下走过患病的低谷。
因此,纾缓治疗是抗癌治疗的一部分,可与化疗、电疗等同时进行,亦可在刚确诊患癌时就开始。
保持生活质素
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因体力下降,内心亦彷徨无助,未必能为自己的身心变化作出即时且合适的调整,加上公立医院的覆诊时间又往往相隔甚久。若患者和医护能保持紧密的沟通,不仅可获得及时和专业的建议,纾缓身体不适,更可减轻患者与照顾者的烦恼,保持生活质素。
曾有一位晚期乳癌患者,因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行动不便,即使在家中行走也要人搀扶,令她感到无助。团队安排职业治疗师上门评估,并建议在家中适当位置安装扶手,不但有效预防跌倒,同时便利患者在家中活动,减轻照顾者的压力。
支援在家护理
为支援癌症患者及照顾者在家护理,香港大学医学院临牀医学学院临牀肿瘤学系自2021年起,推出「家支援」社区纾缓治疗应用程式*,让患者或家人每星期按指示输入资料,由纾缓科护士评估,若有需要会致电跟进,或提示病人尽快就医。
一位患晚期癌症的婆婆,其家人为她输入的疼痛指数持续偏高,经护士询问后,发现婆婆虽然经常喊痛,却因担心副作用而拒绝服用止痛药,亦从未向医生提及她对药物的疑虑。后来纾缓科护士细心向她解释药物的安全性,婆婆最终亦愿意按指示服药,过了一两个星期,疼痛已得到明显改善。
另一位接受纾缓治疗的年长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几个月前胃口变差,只能进食流质营养奶。护士上门抽血后,发现可能是由血液钙含量过高所致,故建议入院,用药后成功使钙指数回落,现时已出院回家,并可进食一般家常菜和米饭。护士透过「家支援」应用程式掌握患者最新病况,照顾者也感激护士提醒,让患者多喝水减低血液钙含量,以防胃口再次转差。
不少用家更反映,由于程式是由港大医学院编写,令他们倍感可靠,他们亦可透过程式向其他病友、医护和照顾者分享心声,彼此关怀勉励。
现时社会对癌症患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素日益重视,港大医学院为5年级医科生提供纾缓治疗培训,学院的内科学系及临牀肿瘤学系亦已将纾缓治疗纳入为其中一项亚专科,将来期望能拓展至护理学、药剂学等,为本港培育更多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
不论患病与否,每人都应该拥有选择理想生活的权利。身体健康的人尚且可以为梦想而奋斗,晚期的癌症患者何尝不应更积极地把握时间,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与至亲共聚?能够陪伴并帮助他们走过患癌的低谷,让人生最后一里路走得安详,是我们纾缓治疗团队的最大心愿,也是病友与家人都值得拥有的医疗服务。
注*︰「家支援」社区纾缓治疗应用程式是港大医学院临牀肿瘤学系的项目,冀能为癌症病人和家人提供可用资源,以正面及积极心态面对癌病。程式内「认识多一点」页面,提供癌症资讯、纾缓治疗和安宁服务的资料,让病人和照顾者能有足够的知识和技巧在家护理。
文:香港大学临牀医学学院临牀肿瘤学系临牀助理教授陈颖乐医生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月26日教育版专栏「知识转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