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妆杂谈 探究古代爱美之术

2024-01-15 14:00

我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女子天生爱美的概念原来并非只见于现代,早于数千年前就有女性化妆风潮,不少诗歌和历史故事也记录了众多惊天动地的美人,美妆风气及后更发展出各具时代特色的妆容和化妆品,种类及款式之多一点也不输现代。

取材天然 古代美容智慧

天生丽质的女性都会化妆,希望完美无瑕,同时希望保持外表年轻貌美。古时的化妆品力求妆容持久有光泽,会使用一些伤害皮肤的重金属,因此他们加入其他保养材料,中和性质,也能护肤。

以妆容最重要的粉底为例,古时没有科技加工提取,粉底主要成分取自天然。《齐民要术》就记载粉底多以粱米或粟米制成,制作时不可以混杂其他米类。不过米粉容易脱妆,而且遇到汗水就会黏稠,增白和光泽度都不够,因而出现了铅粉。

铅粉又称铅华,使用后脸上就会光彩照人,美白效果佳,所以铅粉一直都是各个朝代受欢迎的妆粉。然而纯铅粉是重金属,味道不好,故人们会加入有香味的花粉令它带香气,或者是经验得知铅粉对皮肤有害而加入保湿成分:常见的是茉莉花,唐代会用檀香成「檀粉」,清代则加入珍珠粉。至今不少美容产品也会用珍珠作材料,减慢皮肤衰老呢!

妆重于眉

汉代女子的妆容强调纤巧柔和,当时流行一种名叫「远山眉」的眉形。远山眉细长舒扬,颜色略淡而令妆容更清秀淡雅,正好体现女子温婉之貌。《汉书》记载远山黛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所创的一种眉形,眉毛有如远山含翠;《西京杂记》形容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的美貌,写「眉色如望远山」。秀美的眉形配合她漂亮的外貌,令到不少女子仿效,因而风靡一时。

及至东汉,仍是偏爱柔弱纤细的风格。据《后汉书》记载,孙寿作愁眉啼妆,眉毛画的细而曲折而露出愁苦之情,眼下擦拭出点状痕迹,像泪露滚过,注重模仿女子刚刚哭过的样子。这种妆容充分展示出女子楚楚动人的姿态,随后洛阳城的女子纷纷仿效而带起一股潮流。当时孙寿是否全然为了迎合男性而创造此妆,尚未可知,但的确可见女子娇弱之态,让人由怜生爱。

著名影星范冰冰早前以「远山眉」造型拍摄大片,引来网民模仿热潮。
著名影星范冰冰早前以「远山眉」造型拍摄大片,引来网民模仿热潮。

宫廷引领潮流

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观很多都受宫廷与权责审美影响。《杂五行书》记述寿阳公主在园中赏梅,忽然有一朵梅花落在公主的额上,留下淡红的痕迹,之后便在额间画上花纹,又或者剪花瓣形的金箔贴在脸上,「自当羞见落梅妆」一句便是借用此典故。当时有很多官家子弟仰慕寿阳公主,宫女们纷纷模仿,后来更在民间流行起来。

由于寿阳公主带起了「落梅妆」的潮流,受到民间女子的喜爱而纷纷仿效,但是梅花是有季节性的,所以有人用黄色去粉料画出花瓣的形状,便称为「花黄」,加上采用这种装饰的都是未出阁的女子,「黄花闺女」一词慢慢地便成为了未婚少女的称谓。

范冰冰亦曾于剧中以花黄造型示人。
范冰冰亦曾于剧中以花黄造型示人。

貌美更受宠 化妆不尽为君王

至于皇室贵族,后宫妃嫔勾心斗角是常见的事,而宫女们只要被皇上看中就能够擢升为妃嫔。最能率先吸引上位者的目光想必是标致的容貌,例如唐代杨贵妃。她本是寿王李瑁的妻子,按辈分,李瑁是唐玄宗的儿子,但因杨氏国色天香,唐玄宗将她纳入贵妃,成为闻名于世的杨贵妃。

然而,化妆终归只是女性享有的一种权利而已,并非代表女性本身的价值与宿命。早于南北朝就有这样一位勇敢的妃子,不以取悦君王为荣,斗胆以妆容反抗,她就是徐妃。《南史》记载徐妃每次知道皇帝要来,便只在半脸上化妆,惹得皇帝大怒。因为梁元帝有一只眼睛瞎了,认为徐妃是有意在嘲笑他,其后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南朝》诗中,写到「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徐妃没有以化妆来取悦皇帝,皇帝甚至觉得被羞辱,大概是认为女性化妆本应为了服务男性吧?

文: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图:星岛图片库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