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物进化史 回到古代吃甚么?

2024-01-06 14:43

古代食物进化史 回到古代吃甚么?

中国是民以食为天的美食大国,地道食材数之不尽,烹调技艺精湛多变。古人跟我们同样爱吃,不过他们的食物选择却比现代少,即使富庶如唐代,唐人也没吃过番茄炒蛋;就连「炒」这种烹饪方式,也是宋代才发明。今天我们吃得到的日常食物种类远比古人多,而古人出生的朝代越晚,可选的食物也越多样化。

先秦时期——饮食选择少

今天我们常见的食物,许多都是经过历代对外贸易,从不同地方先后传入的「外国货」。因此,中国历史上有很长时期,人们都过着单调的饮食生活。春秋战国之前,古人都以豆类、谷类作为主食,例如大豆。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小麦才从西亚传入中国,但也未成为主粮。当时的食物种类和烹调方法相对单调,可以说是只把食物煮熟,填饱肚子,谈不上甚么美食。

五谷的概念早见于春秋时期,人们以这些味道不佳的杂粮为主食。
五谷的概念早见于春秋时期,人们以这些味道不佳的杂粮为主食。

「识食专家」孔子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是指作为主食的稻梁类谷物,「脍」是切成细薄的肉。孔子认为米舂得越细、肉切得越细薄越好吃。这是因为周代有了磑(即石磨)的出现,可将谷物加工变得细净,在此之前,百姓都是将整粒谷物脱粒后蒸熟来吃,通常夹着大量麸皮。适逢当时流行「羹食」,便把谷物、蔬菜或肉类煮成粥来吃。
先秦时期的烹调方式亦相对简单,特别是战国以前,常用的方法就是蒸、煮、炸、烤。用这些烹饪方法制作出的大块肉食大多不入味,所以煮熟的「脍」要蘸酱吃,酱的地位等同食物的最高「统帅」,不同的肉要配不同的酱,种类多达百种,如果没有酱就没有美味,故孔子又言︰「不得其酱,不食」。

汉朝——丝绸之路带来蔬果

今天我们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食物,全因交通运输发达;古代亦然,对外交通和贸易活动把很多外来农作物带入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食材传入是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从西域带回不少蔬果,包括苜蓿、胡瓜(黄瓜)、胡蒜(大蒜)、胡麻(芝麻)、胡荽(芫荽)、胡桃(核桃)、胡豆(扁豆)、葡萄、石榴、胡椒等等,还有印度带来的糖提炼技术,以及西域烹饪方法,大大丰富了汉朝的饮食。

 

苜蓿带有清热消肿的功效,由于味道不佳,现时多为药用。
苜蓿带有清热消肿的功效,由于味道不佳,现时多为药用。

隋唐——出现小麦食品

粥粉面饭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若论出现时序,面食应排到最后。小麦在春秋战国时期从西亚传入,但起初种植并不广泛,直至中唐后期,小麦的地位才上升到与粟等同,部分原因是「秋种、夏收」的冬小麦,正好补足中国传统粮食作物「春种、秋收」之间,每年夏季青黄不接的时期。只是小麦颗粒坚硬,口感较差,直至汉代石磨出现后,小麦经研磨后可制成面条,到了隋唐逐渐出现现代面条的雏形,开启中国饮食结构的变革。

随着小麦研磨技术的发展,馒头等饼食开始于隋唐时期出现。
随着小麦研磨技术的发展,馒头等饼食开始于隋唐时期出现。

宋朝——烹调技术大改进

这时的主食比以往更丰富,主要分为饭、粥、面条、饼等:饭是最普遍的主食,例如麦饭、高粱饭;粥也是常见主食之一,这时食粥有两大目的,一是为了节约粮食,二是为了养生益寿;面条在这时得到充分发展,成为饭粥以外重要的主食,品种在近百种左右;饼,是一般面粉制食物的统称,包括薄饼、油饼、蒸饼、糖饼等。
在烹调技术上,宋朝比过往有了不少改进,炒菜、羹汤、炸物、糕点等也都陆续出现。这时的肉类菜肴种类也非常多,尤其因为猪肉价廉物美,深受平民百姓喜爱,继而有烧肉、煎肉,以及相传文学家苏东坡创制的东坡肉等。

明清——引入辣椒、土豆

到了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把菠萝、玉米、苦瓜、番茄、番薯等食材从欧洲带回中国,其中包括辣椒。在此之前,人们都是用花椒、胡椒、姜等提取辣味,有了辣椒之后,中国各地的菜肴也增添了吃辣的元素。著名菜式麻婆豆腐,就是清代四川成都所创。清代中叶,人口激增,由于欧洲人在明代已把土豆带入中国,故这种水土适应力强、产量高的农产品,直接解决了清代的粮食危机。

麻婆豆腐中的重要材料辣椒, 于明朝传入中国。
麻婆豆腐中的重要材料辣椒, 于明朝传入中国。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