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古代忠臣—比干和林则徐 名医—扁鹊和张仲景|历史人物

2023-12-26 14:00

忠臣

献出忠「心」比干
比干,殷商王室的重臣。接受帝乙托孤之重,辅佐纣王帝辛。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 生卒年份:公元前1110年—公元前1047年
  • 曾辅佐君主:帝乙、商纣王

商朝末年,纣王当政,他为人残暴无道,生活奢侈恣纵,以致民怨四起。比干是纣王的王叔,受纣王父亲托孤,面对着这样的昏君,仍然尽心尽力作出劝谏,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当上一位有为的明君。
正当纣王在酒池肉林内与爱妃妲己嬉戏打闹,沉迷声色犬马的时候,皇宫之外却是民不聊生,忠勇的比干不惜犯颜直谏,指出国库空虚、战事不断、滥用酷刑等严重问题需要纣王立即处理,纣王不禁老羞成怒,斥责说:「你这样大义凛然,是想当圣人吗?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就看看你的心是否都有七个窍!」比干认为,如果他的死能够令纣王向好,为了商朝,也算是值得。其后,纣王以妖言惑众的罪名赐死比干,并摘其心,用以杀一儆百,杜绝其他臣子的进谏。
比干的心有七个孔这件事,虽然是后世带有神话色彩的描述,但就反映出人们被他对国家的忠心感动了,才有这样美化的故事流传下来。

比干像
比干像
比干庙
比干庙
比干庙
比干庙
比干庙
比干庙
比干庙
比干庙
2001年TVB《封神榜》版本的比干,由鲁振顺饰演。(网上图片)
2001年TVB《封神榜》版本的比干,由鲁振顺饰演。(网上图片)

了解更多有关比干的故事:

禁毒第一人林则徐
林则徐,字元抚。26岁中进士,官至一品,曾经担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于广东虎门销毁鸦片,令他成为世界禁毒第一人,更有「民族英雄」之称。

  • 生卒年份:公元1785年—公元1850年
  • 曾辅佐君主:嘉庆帝、道光帝

清朝中后期,英国为了应对贸易逆差的问题,向中国输出大量的鸦片,以谋取暴利。不过,鸦片并不是一般的货物,而是害人不浅的毒品。沉迷吸食鸦片会对国民的身体造成损害,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经济衰退,白银大量流失,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当时的有识之士湖广总督林则徐有见及此,察觉到问题的严重,于是大力主张禁止鸦片。他不但说服了道光皇帝,更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南下处理禁烟的工作。
林则徐认为应该全面禁止吸食鸦片,有超过一年不戒烟的吸毒者需要被判处刑罚。他查办所有烟商,特别是广州的外商,迫使他们交出所有鸦片,再集中在虎门销毁。林则徐敢于采取果断的措施,保障了国人的健康及令到社会的经济有望重回正轨。然而,英国却因此借口英商的利益受损,派出军舰攻打清朝,最后引发了鸦片战争。虽然销烟引发了战争,但林则徐的高风亮节仍然一直受到后世人的歌诵。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维基百科图片)
(维基百科图片)
林则徐铜像
林则徐铜像
林则徐铜像
林则徐铜像

了解更多有关林则徐的故事:

名医

中医奠基者扁鹊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中国战国时代医师。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擅长各科。因其医术高明,被当时广大老百姓尊称神医,并且借用上古神话中黄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 生卒年份:公元前401年—公元前310年
  • 著作:《内经》、《外经》(均已失传),相传《难经》亦为扁鹊所著。

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医扁鹊,原名为秦越人。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四诊」,即「望、闻、问、切」,就是由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方法,以及他行医多年的经验而总结得来。
有一次,虢国正为已患了急病而断气的太子准备丧礼,当扁鹊仔细观察太子后,推断他患上「尸厥症」,只是暂时陷入「假死」的状态,经扁鹊细心治疗数天后,太子「起死回生」苏醒过来。世人认为秦越人出神入化的精湛医术,能与相传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相比,故美称他为「扁鹊」。
另外有一次,蔡桓公召见了扁鹊,希望他为自己进补,扁鹊观察后说,蔡桓公病在皮肤里,而且急需进行治疗,但蔡桓公并不相信更敷衍了事。其后扁鹊再次拜见蔡桓公,再向他道出病情严重,希望他能接受治疗,可惜蔡桓公仍然没有听从。最后一次拜见蔡桓公时,扁鹊看到蔡桓公的病情已严重到他也无能为力,于是便向蔡桓公请辞。数天后,蔡桓公真的因讳疾忌医而从此一病不起。

了解更多有关扁鹊的故事:

一代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从小嗜好医学,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张仲景更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 生卒年份:公元150年—公元219年
  • 著作:《伤寒杂病论》
  • 名句:「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
  • 「阴阳交易,人变病焉。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张仲景生于东汉末年,由于当时战祸连年,导致不少地方出现传染病及瘟疫,他的家族中亦有不少人死于疫症当中。张仲景对此束手无策,于是他十岁便拜名医为师学习医术,希望成为一位医者。长大后,张仲景成为长沙太守,在处理繁多的政事杂务之馀,仍不忘定时为百姓诊症医病。后来,他决定辞官专心钻研医术,更写下古典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有一次,张仲景在路边遇见一位夫人正在痛哭,从路人口中得知她的丈夫张三为了筹措爹娘的安葬费而向贵利借钱,却因还不到钱而自尽。张仲景询问下知道张三已断气了一柱香的时间,惟觉得尚有希望救回,所以决定用胸外按压的方式尝试施救,结果张三奇迹地苏醒,此经历亦成为《伤寒杂病论》当中所记载的故事之一。

张仲景医圣山大理石塑像
张仲景医圣山大理石塑像


了解更多有关张仲景的故事:

延伸阅读:

文: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励进教育中心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