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角文化建筑庭园 感受中华文化风|探索社区

2023-12-10 14:00

荔枝角吹出中华文化风

饶宗颐文化馆和中式公园「岭南之风」,是荔枝角区内的两大著名文化地标,有着别致的传统文化色彩,令本来平平无奇的美孚住宅区,也彷佛变得特别优雅。今期我们就来看看荔枝角的特色建筑和庭园设计吧!

饶宗颐文化馆
饶宗颐文化馆
中式公园「岭南之风」
中式公园「岭南之风」

百年建筑 文化地标

荔枝角除了有港英政府时期,以中西合璧及以人为本方针修建的饶宗颐文化馆外,亦有填海造地后,古色古香的「岭南之风」庭园景致。不论中式西式,这些建筑技术的特点,都是为了应对香港潮湿多雨的气候,以及减少台风吹袭的影响。

中西合璧 饶宗颐文化馆

被园林环绕的饶宗颐文化馆,坐落荔枝角山岗。建筑群内栽种了数百棵宫粉羊蹄甲,大家既可赏花,也可观赏百年古木、山指甲、莲花池等不同美景。 

在艺术馆(左)及保育馆(右)的中央以一个荷花池及三颗大石所构成的「天光云影」。
在艺术馆(左)及保育馆(右)的中央以一个荷花池及三颗大石所构成的「天光云影」。
饶宗颐文化馆分为上中下三区,图为中区的中庭。
饶宗颐文化馆分为上中下三区,图为中区的中庭。
下区艺术馆和保育馆俯瞰图。
下区艺术馆和保育馆俯瞰图。
在饶馆中区对出的荔枝角收押所的山坡位置,发现九龙关界碑,证明此处曾为关厂。图为常设展览厅的仿制品。
在饶馆中区对出的荔枝角收押所的山坡位置,发现九龙关界碑,证明此处曾为关厂。图为常设展览厅的仿制品。
饶宗颐文化馆艺术馆在活化前的外观。(维基百科图片)
饶宗颐文化馆艺术馆在活化前的外观。(维基百科图片)
饶宗颐文化馆曾用作传染病医院。
饶宗颐文化馆曾用作传染病医院。

饶馆的历史其实来头不小,它曾经是清政府的海关分厂、华工屯舍、检疫站,甚至还被用作监狱、传染病医院及精神复康院。它最早期的建筑可追溯至九龙关深水埗关厂时期(九龙关是指香港九龙边界的海关),有逾百年历史,多年来因应社会需要而改变用途。例如早年为了对应天花病爆发,港英政府将这里修葺成现在的红砖矮屋群,以充当检疫站;在囚房不够时又改建成监狱;后来当青山医院人满之患时,就充当精神病院等。 

『粤光宝盒』中秋市集嘉年华暨饶宗颐文化馆开放日2019
『粤光宝盒』中秋市集嘉年华暨饶宗颐文化馆开放日2019
演艺学院2019年在饶宗颐文化馆举办的放映及展览活动。
演艺学院2019年在饶宗颐文化馆举办的放映及展览活动。
饶宗颐文化馆《历史建筑活化:机遇与挑战演讲及圆桌讨论》
饶宗颐文化馆《历史建筑活化:机遇与挑战演讲及圆桌讨论》
饶宗颐文化馆设施「文化讲堂」适合举办讲座及静修活动。
饶宗颐文化馆设施「文化讲堂」适合举办讲座及静修活动。
饶宗颐文化馆园区地图及设施一览。
饶宗颐文化馆园区地图及设施一览。

政府因饶馆特殊的历史意义,将其确认为三级历史建筑,且列入首期「活化历史建筑夥伴计划」,再活化成今日的饶馆,在这里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成为当地文化新地标。

饶宗颐文化馆图片
饶宗颐文化馆图片

如何前往: 港铁美孚站B出口,前行至中电变电站,登上行人天桥,左转至青山道休憩公园,于交通灯处横过青山道,即抵达饶宗颐文化馆。

细看饶馆建筑特色

甫踏入饶馆,就会看到融合中西而建的「艺术馆」,仍然保存着百年前的建筑特色。

红砖横切面一行长、一行短。短的部分代表砖头深入墙内,相比一般全是横向拼成的砖屋厚近一倍,亦更为坚固,而受力点则以花岗岩代替。此外,为了防止使用者出入时碰撞砖墙粗糙表面而受伤,亦特意将人可触摸之处磨得光滑。

对流门、 巨大横梁以及壁炉,都是典型西式建筑风格。

屋顶部分是层层叠叠的中式瓦片。在香港、澳门及华南地区,西式建筑搭配中式瓦片是常见设计,因为中式瓦片较用石制成的西式瓦片成本更低,且更适应潮湿多雨的天气。

倾斜的窗台、底下的坑道及踏步砖,都是为了能在下雨时,雨水不会接触墙身而自然落下。因此即使下着微微细雨,主体墙身仍能保持乾爽。

庭园洋溢中华风

除了建筑工艺,饶馆亦有不同特色景点:

「天光云影」荷花池
意念来自宋朝理学家兼诗人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为当不断读书学习知识时,心就能澄明如镜;水有孕育生命,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之意。再加上饶宗颐爱荷,故藉荷塘 寄望年轻人多多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成为谦谦君子。

镇馆之宝四拼荷花图 
挂于「艺术馆」常设展览「文化传承——华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故事」 展区中的四拼荷花图,有镇馆之宝的美名,是饶宗颐为了文化馆而特意绘画赠予的作品。画作绘出荷花由含苞待放到枯萎的面貌,既可独立观看,亦可整体欣赏。

古色古香「岭南之风」

游完饶馆,下一站去邻近港铁美孚站的荔枝角公园,走进古装电视剧经常在这里取景的「岭南之风」。「岭南之风」是一个中式庭园建筑,共有十景,位于荔枝角公园内,而荔枝又是岭南名果,故以岭南,即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一带的传统园林风格建成。 

荔枝角公园以岭南,即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一带的传统园林风格建成。 (发展局绿化园景及树木管理组图片)
荔枝角公园以岭南,即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一带的传统园林风格建成。 (发展局绿化园景及树木管理组图片)
荔枝角公园秋冬落羽杉红,甚有画意。( Sajahan Rayn图片 )
荔枝角公园秋冬落羽杉红,甚有画意。( Sajahan Rayn图片 )
岩巉的太湖石衬托出公园的庭院设计。( Sajahan Rayn图片 )
岩巉的太湖石衬托出公园的庭院设计。( Sajahan Rayn图片 )
非常适合作为亲子休憩
非常适合作为亲子休憩
优美景色吸引不少人在此写生。
优美景色吸引不少人在此写生。
不怕人的鸽子坐在九曲桥上。
不怕人的鸽子坐在九曲桥上。

园内建筑皆围绕池水而建,中央以回廊及九曲桥相连,庭园式布局可减弱台风对园林的侵袭,及以林荫阴影减少热辐射作降温之用。「岭南之风」各个建筑均围绕碧波荡漾,名为月池的水池而建,运用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和木砌等建筑工艺装饰,丰富多采,亦是岭南园林的建筑特色。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不少游人写生、拍照,亦是古装剧集的取景处。

十景推介

 「月起薰来」
 「月起薰来」

 「月起薰来」- 是全园中心点,叙景的高峰,使整个空间结构更紧凑,古人云:「大园难于紧凑,小园难于宽绰」。月夜之时,从前坪可赏水月交融之景色。

「桥廊画舫」
「桥廊画舫」

「桥廊画舫」- 是结合回廊与凉亭的拱桥,架于月池之上,将水池分为两边,一边正方规则,另一边呈不规则形状,两相对照,阴阳交错。坐在其中,可感受微风轻拂,倾听流水淙淙、雀鸟鸣叫,更显写意。

「北门茵绿」
「北门茵绿」

「北门茵绿」-此景区可欣赏蔚蓝天空,晚上星辰满空,是香港市区内难见之景象。入园者可视为开场白,离园者可视为园林乐章之终。 

「观云逐月」
「观云逐月」

「观云逐月」- 纪念清末变革派文人康有为而建,传承其「中西合璧」的概念,以中式英石和西式花砖砌成,内有康有为所撰对联,楼台上可观全园景色。

「弈亭残局」
「弈亭残局」

「弈亭残局」- 由「秘谱亭」和象棋残局组合而成。相传棋书有「橘中秘」和「梅花谱」,故取名「秘谱亭」,爱好下棋的同学可以藉此挑战古人智慧。

「有凤来仪」
「有凤来仪」

「有凤来仪」- 方池中有龟石雕,同类石雕可见于佛山祖庙,景野止于桥廊,半池半水,阴阳交泰,是园林造景常用之手法。 「来仪」表示有尊贵要人来临。

如何前往: 港铁美孚站A出口,右转穿过美孚新邨步行约3分钟。

文:星岛小学学生报《阳光校园》编辑部;摄:本报记者;部分图片:星岛图片库、饶宗颐文化馆网站、维基百科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