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芬 - 提升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务|智凝都会

2023-07-24 12:06

近年因疫情及生活环境的转变,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直接或间接影响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是我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不仅患者需要得到关注和治疗,整个社会也需要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务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虽然香港近年来在精神健康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包括轮候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昂和缺乏足够的精神健康资源。因此,改善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务是一项优先的重要任务。


增加资源教育

首先,我们需要增加精神健康资源的供应。这包括增加精神科医生、临牀心理学家、社工、职业治疗师及精神科护士的数量,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职业水平;并提供更多的精神健康诊断和治疗选择,例如综合心理健康计画(Integrated Mental Health Program)、精神健康诊所(Common Mental Disorder Clinic)等。香港的精神科专业人士数量有限,再加上近两年的移民潮,在前綫工作的医护及其他专业人士严重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培训及招募更多精神科专业人员,并提供更多精神健康诊断和治疗选择,以满足不同组群的需求。

其次,我们需要改善现有的精神健康服务体系。例如,需要解决轮候时间长的问题。现时精神科患者需要等待几个月,甚至可以长达将近两年才能得到治疗,而每次会谈的时间平均只有几分钟,无疑对他们的病情没有多大帮助,甚至可能导致情况恶化。因此,我们需要缩短轮候时间,提高精神健康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此外,我们还需要增加精神健康服务地点的数量,以造福更多人。同时,私家精神科费用昂贵,若能得到政府的补贴或者资助部分费用,可以让更多人能够接受精神健康服务。

医院管理局于2010年推出「个案复康支援计画」,以个案管理模式,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全人复康支援,这是很好的开始,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精神健康教育,建立更开放和支持的社会环境,提高公众意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改变对精神健康问题的看法,鼓励人们勇敢地谈论自己的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此外,我们还需要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意识和接受能力。精神健康不应该被视为一个禁忌话题或者尴尬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观念,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支持精神健康患者,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精神健康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透过课程和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导他们如何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朋辈支援计画以复元人士去鼓励精神困扰的人,不但可以减少污名化,由过来人去分享复元经验更赋予希望。


其他配合事项

除了上述改进措施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精神健康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在香港,许多人只有在病情严重时才会寻求精神健康治疗,实在为时已晚。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精神健康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如何预防精神健康问题,并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以防止问题恶化。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精神健康服务的整合和协调。目前,精神健康服务主要在医管局辖下医院的不同部门和一些非政府机构,使患者难以获得全面和协调的治疗。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不同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整合,实现精神健康服务的全面覆盖和协调治疗。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精神健康服务的质量监控和评估。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有服务的效果和问题,并为改进服务提供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以确保精神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

总括而言,改善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务是一个重要而逼切的任务。我们需要加强精神健康资源的供给、改善现有的精神健康服务体系、建立更多的社区精神健康中心、推广精神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等措施、加强服务的整合和协调,以及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香港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香港整体的精神健康水平。


文:香港都会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高级讲师梁丽芬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7月24日教育版专栏「大学之道」。


延伸阅读:

廖泰华 - 认知行为治疗 纾缓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相关症状|智凝都会

黄自鸿 - 文学情感的意义|智凝都会

谈振伟 - 跨学科大趋势 促进乐龄科技发展|智凝都会

李芷君 - 人工智能 为音乐认知注入新养分|智凝都会

黄自鸿 - 文学与能力训练|智凝都会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