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论学|间隔交替 促进学习

2023-01-13 15:37

对于如何有效学习,很多人都抱持既有的想法,例如不能拖延,要在短时间内不断复习才能巩固记忆。然而,这些想法是否理所当然、不证自明呢?相反,不少人认为低效的学习方式,又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呢?本篇,笔者将会介绍两种看似强度不高,但事实上已经过实验证明是能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间隔重复法(Spacing repetition)。如上述,人们普遍认为要熟练特定的知识、技能,学习者就要集中火力,打铁趁热,在短期内不断学习、操练或复习。然而事实并不一定如此。心理学家塞西尔.阿莱克.梅斯提出间隔重复法,认为与其在短期内密集学习或复习,不如相隔一段时间(如一天、两天、四天)间断进行,对长期的学习成效会更有帮助。例如研究人员曾以医科生为对象进行测试,其中一半学生在一天内连听四堂课,另一半学生则分开四个星期,隔周听课。结果发现,隔周听课的医科生表现较为优异,而连续听课的学生很快便遗忘了课堂所学。

第二,交替学习法(Interleaving learning)。笔者也以一个学习实验说明之。有两组学生同样学习四种立方体形状:楔形体、椭圆球体、球状圆锥体及半圆锥体。研究人员让一组学生连续计算四道楔形体问题,才再解另一种立方体的问题;另一组则不按顺序解题,四种形状的题目交替出现(即交替学习)。即时结果是,连续解题的学生的正确率(百分之八十九)较交替解题的学生(约百分之五十)高。然而,在一个星期后重新考试,连续解题的学生的正确率降至百分之二十,而交替解题的学生则提升至百分之六十三。

以上两个学习法,做法各异,但是同样带出一个重点:要学得好、记得到,就需要适度作时间间隔和交替学习主题,让脑袋有喘息和换档的空间。「临急抱佛脚」等短期高强度策略,从长远的学习角度来看,并不可取。

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月13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谈经论学|疫情下的学习

谈经论学|赏罚的艺术

谈经论学|学会赞美的艺术 推动孩子努力向前

谈经论学|藉参与卓越教学奖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谈经论学|资讯素养——高慢多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